吴国最终灭亡,真的是因为夫差的昏庸吗?
如果现在让你给你的孩子或者朋友讲一下卧薪尝胆的故事,你肯定会脱口而出:2500多年前 , 在长江中下游有两个小国家,一个是吴国 , 一个是越国,两国在夫椒这个地方打了一仗,越国惨败,只剩下五千军队被困在会稽山上,无奈之下,越王勾践只好向吴王夫差投降,和夫人一起到吴宫做奴隶,讨得夫差欢心后才被放回国,回国之后开始励精图治,终于使越国富强,一举灭掉了吴国 。然后教育自己的孩子一番,失败没什么,要学会忍辱负重,默默努力 , 最终一定会获得成功,更不要像夫差那样听信谗言,杀害忠臣 , 最终导致国破身亡 。
然而如果你翻一下《史记》,就会发现整个故事其实并不是这样简单 。
性格决定命运
故事要从一个微缩版的“卧薪尝胆”说起,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夫差他爹)趁着勾践刚刚登上王位,立足未稳之际,发兵进攻越国,结果在檇李被打得大败 , 阖闾自己也受了伤,没几天就嗝屁了,夫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王位,此时的吴国刚刚经历大败 , 越国又虎视眈眈,夫差当时的处境并不比后来勾践的处境好多少 。
夫差在国内整经备武,准备为父报仇 , 勾践这个时候坐不住了,不顾范蠡的劝阻,率军攻打吴国 , 在夫椒被击败,国都会稽沦陷,勾践只得退保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向吴国投降 。
![吴国最终灭亡,真的是因为夫差的昏庸吗?](http://img.hunanlong.com/241221/205209EN-0.png)
文章插图
这个时候吴王夫差面临着接受与不接受的选择,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夫差接受了勾践的投降,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卧薪尝胆 , 但是在这里我们却不妨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是吴军战败,被围的是夫差,越王会不会接受夫差的投降?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在夫差还没完全准备好进攻越国的时候 , 勾践就决定先发制人,击败吴国,而其后发生的事也证实了这一猜测,二十一年之后,越军包围吴国都城,夫差先后八次派人请和,都被勾践拒绝 。
对比之下,夫差不免有些妇人之仁,勾践则干净利落,两人的性格也决定了两人最终不同的命运 。还有一件事也能反应出两个人性格之间的差距,那就是在对待功臣上 , 如果说夫差杀伍子胥有谗言的部分,那么勾践杀文种则完全是出于本意,出于一种本性的残忍 , 范蠡如果不是早早看出了这一点,趁着灭吴之前早早的溜了 , 恐怕也难逃一样的命运 。
![吴国最终灭亡,真的是因为夫差的昏庸吗?](http://img.hunanlong.com/241221/2052092411-1.png)
文章插图
吴国的灭亡完全是自己作死
在我们的印象里,越国之所以最终能够灭掉吴国 , 是因为勾践二十多年卧薪尝胆 , 励精图治使得国家最终走向富强,然后一举灭掉了吴国 , 但是仔细阅读《史记》上关于吴越争霸这一段的记载之后,就会发现,吴国之所以最终走向灭亡完全就是夫差自己在作死,越国只不过是等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最终才灭掉吴国 。
夫差的作死之路要从一个人的死开始 , 公元前490年,齐景公死,齐国发生内乱,夫差感觉找到了机会,于是开始率军北上进攻齐国 , 在艾陵大败齐军,要知道齐国在当时绝对算是一个强国,打败齐国就像是给夫差注射了兴奋剂一样 , 从此之后夫差便像是中了毒,开始不断地对外用兵,打鲁国,打齐国,打齐国 , 打齐国,估计齐国心里面也一定很苦逼:我招你惹你了我,这么打我?旁边那么多国家你不打 , 就使劲怼我?
打其实打了也没什么,毕竟身处于战国乱世,你不打别人就有可能被别人打 , 但是“悲剧”的是,这些仗夫差都打赢了,有的时候胜利未必是一件好事 , 因为它非常容易把人蒙蔽,夫差显然也没能躲过,虽然历史不容假设 , 但我们在这里却可以反思一下 , 如果吴军在艾陵被打得大败,夫差说不定就会乖乖的回家种地,空了的时候就把越国给灭了,毕竟在别的地方受了伤 , 就要在另一个地方收回来,越国显然是最好的目标,历史也或许会改写 。
在经历过这一连串的胜利后,吴国的势力达到了鼎盛 , 不仅把齐国打得服服帖帖,还收了卫国、鲁国这两个小弟,当然夫差并不满足于只收两个小弟,他要收全天下的诸侯当小弟 ,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诸侯会盟上,也想当一回霸主过过瘾 。
所谓的诸侯会盟其实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中争夺武林盟主一样,只是武林盟主比的是武功 , 而争霸主比的则是国家实力和君主的威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参加,有的国家是因为出身低(秦国初代国君原本是给周王养马的),中原的诸侯不带他玩,比如秦国;有的则是自己觉得自己很牛,不屑于参加,比如楚国;有的则是实力太弱,离中原太远,比如吴、越 。然而吴国现在显然已经不是从前的吴国了,更何况吴国和周王室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认真论起来,周王得管夫差叫声二爷爷,仗着现在的实力和不一般的身份,夫差兴冲冲的带着军队就赶到了会盟地点黄池 , 结果很快就被晋国给怼了回来,吴国再强,还是没办法与晋国相抗衡 。
夫差第一次吃了瘪,然而这个瘪吃得显然有点迟了,因为越国已经趁吴国主力在外,开始行动了 。
在我们的印象中 , 越国在勾践励精图治下变得强大,然后一举灭掉了吴国,然而当我们仔细阅读《史记》关于越灭吴的整个过程就会发现,越灭吴之战其实打得并不轻松,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整个过程:
第一战 , 越国趁着吴国主力北上,国内只剩下老弱病残之机 , 派五千(注意兵力)人突袭吴国,俘虏了吴太子友 。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此时越国其实是不敢与吴国主力正面交战的,而是趁着主力在外 , 进行了偷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就是夫差在对待越军突袭的反应,不仅没有立刻回军,反而连杀七个前来报信的 , 直到争霸失败后才开始回军 , 路上经过宋国还想再揍一揍宋国,估计是因为在会盟上吃了瘪,所以想找宋国撒撒气,在手下的劝阻下才放弃 , 归国后,越国并没有趁着吴军主力长途跋涉疲劳之际,一举将其击溃 , 而是选择了撤军 。从夫差的反应来看,他似乎并不怕越军的偷袭,说明他对战胜越军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
第二战则是在四年后,勾践率军伐吴,在笠泽击败吴军,虽然越军战胜了,却也并没有趁机灭亡吴国 。
第三战也是在四年之后 , 越王勾践伐吴 , 紧接着就包围了吴国都城,虽然包围了都城,越国却并没有能够一下子打下来,而是整整为了三年才攻下 。
越国灭亡吴国前前后后一共用了长达十二年的时间,可见勾践即使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 也并没能使越国的国力超出吴国太多 , 进而一举灭亡吴国 。不过不管怎么说 , 卧薪尝胆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无论身处什么逆境,都要有一颗勇往直前获胜的心 。
【吴国最终灭亡,真的是因为夫差的昏庸吗?】
推荐阅读
- 诸葛亮都已经七擒孟获了 蜀汉灭亡时为何没有见人救驾
- 王朝灭亡必定会血流成河 蜀汉灭亡后诸葛亮后代为何会被保护
- 明朝灭亡后,永乐大典到底去了哪里?
- 探索西辽的历史,它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灭亡的?
- 清朝灭亡后宫女是怎么安排的 她们的命运怎么样
- 强大的罗马帝国竟因铅中毒加速灭亡?真相是……
- 张昌宗身为武则天的幸臣,为何最终被乱刀砍死?
- 明朝灭亡时还有十五万锦衣卫 他们为什么都没有出现
- 明朝快灭亡的时候有几万个王,怎么安排他们的封号?
- 后燕是什么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