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艺术的审美观

宜兴紫砂陶艺术自起源于宋代 , 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 , 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 , 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 , 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 , 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 。 所以 , 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观问题 。
众所周知 , 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 , 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 , 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 。 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化层次等等 , 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已具备的审美因素 。 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来加以鉴赏呢?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著名的品种形式 , 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 , 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 , 根据造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多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鋬、口、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 , 各个方面的比例适当与否 , 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 , 明暗面的技法(即制做手法)处理 , 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 。 这些都可以作为无穷的推敲 , 使对象(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
【宜兴紫砂艺术的审美观】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 , 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 , 即形式的美 , 是指作品的外轮廊 , 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 , 即神韵 , 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 , 即气质 , 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 , 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 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 , 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 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的两个方面 。 若壶艺之爱好者偏于理 , 斤斤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 , 嘴的宜曲宜直 , 盖的宜盎或平 , 壶身的或高或矮 , 侧重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点 , 那就只知理而无趣 。 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 。 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 , 壶嘴是曲是直 , 盖子是盎是平 , 形制是高是矮 , 都在乎有趣 , 有趣才能产生情感 , 怡养性灵 , 百玩不厌 。 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 , 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後才始加以评点 。 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 , 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遍爱好砂艺界的共呜 。
当然 , 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 , 它的适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 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身心 , 引起和谐的兴致 。 因此 , 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 , 风俗 , 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 , 壶嘴的出水流畅 , 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 这些都是必须作为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
历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艺技术鉴赏 , 一向是区分著三个层次:一、高雅的陶艺层次 。 它必须是合理有趣 , 形神兼备 , 制技精湛 , 引人入胜 , 雅俗共赏 , 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器 , 方能算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 , 形式完整 , 批量复制市场的高档次商品;三、是普通产品 , 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 , 规格大小不一 , 形式多样 , 制技一般 , 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日用品 。 这里着重讨论的是艺术品 。 在一件器物的内容和形式上 , 它包含着多方面因素的内在联系 , 形式的完美与制技的精湛固然是第一要素 , 其次是有在完整器形上加以装饰 , 使作品锦上添花地丰富观感 。 首先要审视纹样的适合 , 其次是装饰的取材(一是指题材和内容;二是指用何种材料) , 以及制作的手法 , 这些都是具体而细微维系到创作者的素养水平与鉴赏者的著眼力 。
简约地举一些例来阐明 , 譬如说:砂艺的传统装“陶刻” , 首先思考反映铭题的内容 , 必须是体现出切情切理的文学词藻 , 书法和绘画的美妙以及格调的高超 , 镌刻刀法、金石韵味的精到 , 能使人对器物的欣赏玩味无穷 。 而且真正由名画家 , 绘画之茶壶 , 必须是一个画面一个壶 , 经过反拓 , 或批量印刻已失去意义 , 那要视乎经营者的信誉及以作者本身艺术素养 。 诸如摹仿自然界形象性的雕塑制品 , 兼及装饰在几何形体上的浮雕、贴雕 , 图案的刻印板 , 以及釉料彩绘 , 其它材质的镶嵌 , 抽象的陶艺构思 。 任何艺术形式 , 都应该是源于生活 , 高于生活 。 这样居高临下地来看待品评砂艺和鉴赏砂艺 , 使作者与热衷砂艺的爱好者 , 相互感触以便领悟制壶艺术的真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