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 , 炎热的天气逐渐过去 , 人们被高温“焗”了一个炎夏的身体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 但是专家提醒 , “一夏无病三分虚” , 入秋虽然天气转凉 , 仍然要保健身体 , 慎防“秋燥” 。
何为“秋燥”?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吴艳华主任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 , “秋燥”是一种季节性的病 。秋季虽然气候变得凉爽 , 但是随之空气中的水分散发速度也变快 , 变得干燥起来 。因此在这个季节人们通常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 , 甚至出现口干舌燥、干咳少痰、咽喉肿痛、疲乏无力以及大便干结的症状 , 连带着人的情绪也会变得烦躁不安 。
三大人群须警惕
秋季环境干燥、容易损耗人体津液 , 给人体带来不适 。儿童、女性和老年人尤其需要警惕 。吴艳华主任提醒 , 儿童由于脏器娇弱 , 机体免疫力低下 , 气管黏膜、鼻粘膜和皮肤都非常纤薄脆弱 , 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 , 引发过敏和气管炎等疾病;女性因为生理以及孕期等原因 , 易使体内津液不足 , 阴阳失调 , 特别需要滋阴养颜、润肺养气;老人本身机体处于衰退的状态、内脏器官机能也下降 , 对于外界的气温变化反应缓慢 , 容易诱发支气管疾病和其他疾病 。
“润燥”要润肺 , 解口渴更解体渴
既然身体干燥缺水 , 就得想办法给身体加水解渴 。但是单纯喝水解得了口渴也解不了体渴 。吴艳华主任说:秋季解体渴 , 关键在“润燥” 。而按照中医的五行与五脏的对应理论:秋季干燥 , 五行属金 , 人体所对应主管的内脏为“肺” , 因此秋天“润燥”关键就是要养肺、“润肺” , 同时再辅以其它方面的保健措施 。
饮食方面:
1、 多喝水 , 水是生命之源 , 也是人体内的润滑剂 。秋季人体每日水的摄入量要比其他季节多500毫升以上 , 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 但是要注意少量多次 。吴艳华主任提醒 , 秋季水的摄入量要达到2000毫升 , 以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 。
2、 在食物的选择上要少辛多酸 , 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 以免刺激肠胃 。如辣椒、花椒、生姜等 , 但是作为调味料少量摄入问题并不大 。应该选择多食用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 , 蜂蜜、和莲藕应为首选 。蜂蜜性味甘、平 , 能补中润燥、滋阴美容 , 降压通便;莲藕生用性寒 , 有清热凉血、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功效 。其余如杏仁、银耳、豆腐等都是秋季“润燥”通便的佳品 。
推荐阅读
- 细数月饼带给你的五大“愁”
- 专家提醒 这7种“瘤”不是癌症
- 没吃早餐可以这样来“补救”
- 学会吃“阳光”健康更长寿
- 大脑最喜欢10种“补品”
- 断桥铝可以做防火窗吗?
- 10件事情提升你的新陈代谢
- 留神五大致癌“新杀手”
- 预防记忆减退的八大方法
- 养生先养骨 养骨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