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克的灯光的赏析

爱尔克的灯光的赏析一、文章分段
【爱尔克的灯光的赏析】从内容上看,文章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 。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回到18年前的故居,在门外徘徊时的所思所感 。当作者看到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嵌在那里时,不禁感慨万千,回想起18年前的往事 。
第二部分,从第五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 。这一部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自己对一位被旧制度吞噬掉生命的姐姐的深切怀念,指出:生活在这个封建家庭中的子孙,只能是“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
第三部分,从第八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 。这一部分,作者满怀激愤之情,抨击了旧社会、旧制度摧残人才、浪费生命的罪恶 。
第四部分,从第十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 。这一部分,作者批判了“长宜子孙”对子孙们的迫害,并指出:“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
第五部分,从第十三自然段至文章结束 。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再次离开狭小的家,在“心灵的灯”的指引下,走向广大的世界 。
二、作者引发的关于人生的思考
本文是一篇感情浓烈的抒情散文 。一九二三年五月,为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生活理想, 作者毅然冲出了封建家庭的牢笼,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探索社会的出路; 一九四一年一月,作者第一次回到故乡成都时,巴金已成为一个反封建的斗士, 他以自己的笔倾诉着对封建制度的恨和对光明的不懈追求,影响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走向革命; 但令作者悲哀的是,十八年后,他的故乡依然笼罩在旧制度的阴影下,于是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短文,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毒害,表达了对旧制度的强烈憎恨,通过对“财富并不‘长宜子孙’”的这一思想的分析,指出: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自己的生活技能,从旧家中冲出一条血路,到社会中去寻找光明之路 。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是本文的主题之一, 但作者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并不是空洞地说教, 而往往是让这些主题从现实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进而引发读者的深思 。
如作品开头在写了故居外貌的变化以后, 笔锋一转写蠢散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大门开着, 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
这富有深意的一笔绝不是在写故居的不变,而是通过这种自然景观表达着作者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显然,没有被“风雨剥蚀”的不会是“长宜子孙”这四个字,而是难以撼动的封建遗教,暗示出五四运动二十年后的今天生活的依旧,在其中透露着作者对时间无情地流逝而人的际遇却无变化的现状的悲哀 。
第九自然段的滑竖一段话则更为切实地流露出了这种感情: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 。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 。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 。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 感情,财富,甚至欢信档大笑和眼泪 。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 。”
物是人非,生活依旧,这体现了作者对难以改变的社会秩序的感慨和对生活哲理的探索 。
作者在写故居时,其感情并不局限于自己的家庭,而往往能让读者通过作者家庭的衰败,体会出生活中的深意 。在写到写有“长宜子孙”的照壁时,作者并不是睹物伤怀, 而是在自己家庭衰败的这一背景下揭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
“财富并不 ‘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