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玻璃茶具

近代 , 随著玻璃工业的崛起 , 玻璃茶具很快兴起 , 这是因为 , 玻璃质地透明 , 光泽夺目 , 可塑性大 , 因此 , 用它制成的茶具 , 形态各异 , 用途广泛 , 加之价格低廉 , 购买方便 , 而受到茶人好评 。 在众多的玻璃茶具中 , 以玻璃茶杯最为常见 , 用它泡茶 , 茶汤的色泽 , 茶叶的姿色 , 以及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沈浮移动 , 都尽收眼底 , 因此 , 用来冲泡种种细嫩名优茶 , 最富品赏价值 , 家居待客 , 不失为一种好的饮茶器皿 。 但玻璃茶杯质脆 , 易破碎 , 比陶瓷烫手 , 是美中不足 。 现代的玻璃茶具已有很大的发展 , 玻璃质地透明 , 光泽夺目 , 外形可塑性大 , 形态各异 , 用途广泛 。

唐代玻璃茶具

文章插图

玻璃茶具一般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 , 在高温下熔化、成形 , 再经冷却后制成 。 玻璃茶具有很多种 , 如水晶玻璃、无色玻璃、玉色玻璃、金星玻璃、乳浊玻璃茶具等 。 用玻璃可制成各种其他盛具 , 如酒具、碗、碟、杯、缸等 , 多为无色 , 也有用有色玻璃或套色玻璃的 。
出处:中国历代茶具
年代:唐
质地类型:玻璃器
功用类型:茶具
古代巴比伦人是最早找到玻璃配方的 , 那是在4500年以前 。 其后 , 埃及人、罗马人继承前人的这一技术 , 使之发扬光大 。 中世纪以后 , 玻璃制作技术传到了欧洲 , 并在这一地区蓬勃发展 。 传入中国的时间稍晚 ,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 汉唐时代 , 因为有了海上交通和丝绸之路 , 中西文化得以交融 , 国人对玻璃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 但还是把玻璃作为美玉或药材看待 。 直到17世纪末的清代 , 它的制作技术及配方才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 。 作为药材的玻璃记载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说玻璃“本作颇黎 。 颇黎 , 国名也 。 其莹如水 , 其坚如玉 , 故名水玉 , 与水精同名” 。 作为药材的水玉(玻璃)是味辛、性寒、无毒的 , 能治惊悸心热 , 安心明目 , 祛赤眼 , 治热肿 。 在古代中国 , 由于对玻璃了解少 , 认为它是与玉石同类 , 生在土中 , 由千岁冰所化成 , 故也有称为水晶的 。 丹家把它用作炼丹的原料 , 近代也有人称之为料器 。
【唐代玻璃茶具】这玻璃茶具出土于法门寺唐代地宫遗址 , 为浅黄色玻璃制品 。 有外国专家认为 , 这些玻璃来自伊斯兰国家 , 而从造型上看 , 它们与其他质材的茶具基本相同 , 其材料来源及制作手法确实值得探讨一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