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窑的特征

林东窑: 在今辽宁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 , 故名 。 共发现上京窑、南山窑及白音戈勒窑窑址三处 。 上京窑为 辽代官窑 , 烧白瓷、黑瓷及绿釉陶器 , 白瓷产品有长颈瓶、海棠式长盘、方盘及长柄壶等 。 辽上京故城内出土 的白瓷"官"字款穿带壶 , 系上京窑产品 。
柴窑: 窑址迄今未发现 。 柴窑一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 , 万历以后的《玉芝堂谈套》、《清秘藏》、《事物绸珠》、《五杂姐》、《博物要览》、《长物志》等书多论及此窑 ,  但众说纷纭 。 基本有两种见解 , 一为周世宗姓柴 , 当时所烧之器都叫"柴窑";一为吴越秘色青瓷即"柴窑" 。 对其形质 , 曹昭认为"柴窑天青色滋润 , 细腻有细纹 , 多是粗黄土足 , 近世少见";张应文则谓"柴窑不可得矣 , 闻其制云 , 青如天 , 明如镜 , 薄如纸 , 声如磐" 。 但均属传闻 ,  未见实物 。 清末民国初有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证诸柴窑 , 仅有景德镇宋影青瓷相符;或谓可能张应文误以宋影青为柴窑而概括之 。
【中国历代名窑的特征】东窑: 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 。 专烧砖瓦 。 《宋会要》窑务条文载:"京东西窑务掌陶工为砖瓦器给营缮之用 , 旧有东西二务景德四年废止 , 大中祥符二年复置东窑务 。 "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有董窑条 , 谓其特征与官窑相似 , 而又不及 , 今亦少见 。 明清两代谈瓷笔记多引用之 。 但董窑实物未见传世 , 窑址亦无明确地址 , 或为东窑之误会 。
内乡窑: 在今河南内乡大窑店 , 故名 。 因宋属邓州 , 故旧称"邓窑" 。 始烧于唐而终于元 , 唐时烧黑釉及带斑点的花瓷 , 宋金时烧青瓷 , 过去曾将一种釉色青绿、器底呈紫褐色的 , 称为"邓窑";印花盘碗较多 , 与宜阳、临汝窑近似 。 遗址有元至大二年(1309)普济宫碑一座 , 碑文有 "孤村陶烟时起 , 前事宛然在目"语 , 可知元时仍烧瓷 。 (邓窑即"内乡窑")
新安窑: 在今河南新安 , 故名 。 已发现遗址十余处 , 多数均烧钧釉器物 , 属钧窑系 。 烧瓷时间历经宋金元三代 , 所烧器皿有盘、碗、炉、瓶、罐等 , 以盘、碗占绝大多数 。
郏县窑: 在今河南郏县 , 故名 。 在发现黄道、黑虎洞及石湾河三处遗址中 , 黄道及黑虎洞均有唐及元代标本 ,  石湾河则属元代遗址 。 唐代遗物有黑釉斑点花瓷、黄釉及白釉绿彩品种;绿彩呈碧绿色 , 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省九处瓷窑所烧同类品种中 , 色彩最美 。 元代遗物有磁州窑风格的白地黑花装饰及钧釉器物 。
鲁山窑: 在今河南鲁山段后 , 故名 。 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 。 唐代南卓《羯鼓录》中有"不是青州石末 , 即是鲁山花瓷"语 , 经调查发现花瓷拍鼓瓷片标本 , 证实该书所述 。 宋金时窑厂扩大 , 烧瓷品种丰富 , 装饰方法也多种 多样:如有自釉罐上以褐点组成的三角形 , 白釉瓶上以蓖划复线直线纹与曲线纹的相间排列;以及三彩莲瓣高足炉等;均有特色 。
郏县窑: 在今河南郏县 , 故名 。 在发现黄道、黑虎洞及石湾河三处遗址中 , 黄道及黑虎洞均有唐及元代标本 ,  石湾河则属元代遗址 。 唐代遗物有黑釉斑点花瓷、黄釉及白釉绿彩品种;绿彩呈碧绿色 , 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省九处瓷窑所烧同类品种中 , 色彩最美 。 元代遗物有磁州窑风格的白地黑花装饰及钧釉器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