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玩“自媒体”?
如今 , 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 , 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 在中国古代 , 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 , 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汉代玩自媒体靠“打赏”
早在先秦时 , 中国的文化消费已初露端倪 。 到了秦汉时 , 凭创作能力吃饭已不再是难事 , 能写的人在汉代很好混 , “汉赋”的出现和兴起便是一个证明 。
在汉代 , 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 , 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 , 优秀的还给官当 。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 , 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 可是 , 古代既没有稿费制 , 更无广告分成一说 , 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可以靠“打赏”获得酬劳 ,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 , 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 据《汉书·王褒传》 , 王褒文章文采飞扬 , 汉宣帝刘询听说后 , 将他征召入京 , 常将他和张子侨两人带在身边 , “所幸宫馆 , 辄为歌颂” 。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 , 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 , 即所谓“第其高下 , 以差赐帛” 。
之后 , 打赏模式便流行开来 , 并成为古代创作者重要的收入来源 。 三国时 , 邯郸淳创作了一篇《投壶赋》 , 献给魏文帝曹丕 , 曹丕认为写得好 , “赐帛千匹” 。 《投壶赋》总共才一千多字 , 几乎一字一匹 。
到唐代 , 打赏数额越来越大 , 成为原创的一大动力 。 被打赏不仅可以获得报酬 , 还是一种荣誉 , 武则天曾弄出一个收回打赏的笑话 。 当年 , 武则天游龙门 , 命令随从文人即景作诗 。 左史东方虬诗先写好 , 武则天觉得不错 , 赏赐他一件锦袍 。 再看宋之问随后呈上来的诗更好 , 武则天便从东方虬手中夺回锦袍 , 转而赏给宋之问 , 此即唐胡璩撰《谭宾录》中所记“夺袍以赐之” 。
宋朝玩自媒体有“稿费”
宋代时 , 现代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 。 除打赏外 , 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 润笔隋唐时已有 。 “润笔”一词最早即出现在隋代 , 《隋书·郑译传》记载:隋文帝杨坚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 , 名臣高颎与一旁的郑译开玩笑说“笔干” 。 郑译答道:“出为方岳 , 杖策言归 , 不得一钱 , 何以润笔 。 ”从此 , “润笔”成了创作者应得报酬的专用语 。
在唐朝 , 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 尤其是韩愈 , 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 , 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 , 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 看来 , 为了拿到润笔 , 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 其实 , “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 , 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 , 由此可见 , 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
尽管润笔在中国出现时间较早 , 但一直到宋代才成为一种定制 , 出现类似于现代稿费制的“润笔制” 。 这一定制首先从宫廷开始 , 即便公务员写作文书 , 都有相应的润笔 。
当然 , 所得润笔不一定就是现金 , 有的可能是实物 。 据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谭》 , 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 , 宋高宗赵构一次给王公伦“润笔万缗 , 赐砚尤奇” , 只因他为赵构所宠后宫刘婉仪草拟的进位贵妃诏书“有典诰体” 。
润笔制流行后 , 在古代玩自媒体就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 到明清时 , 写稿取酬方式已与现代差别不大 , 并成为文人收入的重要来源 。 据清宋起凤《稗说》 , 明后期文人陈继儒便靠稿费成为一方富翁 。
推荐阅读
- 朕说 | 古代皇帝是如何从民间选拨后宫三千的?
- 10只蚂蚁如何毁掉一颗卫星?中国科学家微力测量世界领先
- 购房发票丢失如何办理房产证
- 如何正确看待星座,星座准不准
- 一字马如何速成
- 如何拍出好看的毕业照
- 锻炼身体如何才能坚持下去
- oppo k1如何开启开发者选项,详细教程
- oppo k1如何打开usb调试功能,详细教程
- 钉钉如何绑定支付宝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