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黄芽,是芽形黄茶之一,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 。 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 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花香幽长,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 。 蒙顶黄芽采摘于春分时节,当茶树上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芽头鳞片展开,即可开园 。 选采肥壮的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 。 要求芽头肥壮匀齐,每500克鲜芽0.8—1万个 。 采摘时严格做到“五不采”,即紫芽、病虫为害芽、露水芽、瘦芽、空心芽不采 。 现在的蒙顶黄芽是在1968年恢复发展起来的 。 蒙顶黄芽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 。 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大化坪、宋家河村、金鸡山村,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 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 霍山黄芽的制作工艺从现有文献可以考证到明代中期,民国时黄芽已濒绝迹 。 解放后为了发掘历史名茶,恢复黄芽生产,当地政府曾组织专人深入茶区调查,终于在一九七三年第2次试制出“霍山黄芽”并送交广交会展销 。 新的“霍山黄芽”采制要求极严,有“一要雨前采、二要芽头齐,三要槲炭火、四要炒烘功”之说 。 质量要求条索紧凑,体态匀称,芽头壮实 。 峰毫显露,有独特的甜和清爽的“熟板栗香” 。 要达到外观金黄、汤色黄绿、叶底嫩黄的“三黄” 。 形成上述优良品质和原因除要求茶芽具有优良的内质因素外,在加工工艺上对“渥闷”—黄小茶的“摊黄”,黄大茶的“堆闷”—过程要掌握恰到好处 。 制作工艺包括杀青(生锅、熟锅)、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五道工序 。
霍山黄大茶又名皖西黄大茶,属黄大茶,是中国名茶,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等地 。 霍山黄大茶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锅巴香”(或称为“焦香“) 。 霍山黄大茶在国内有着“金枝玉叶”的美称,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霍山黄大茶加工分炒茶(杀青和揉捻)、初烘、堆积、烘焙(老毛火和拉老火)四道工序 。 烘焙是利用高温进一步促进色、香、味的变化,以形成黄大茶特有的品质特征 。
五、结语
黄茶这篇文章老杨用了一周的业余时间才写完,可以说这篇文章是老杨在创办公众号以来最难写的一篇文章 。 黄茶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茶叶品种,相关资料少、品种少、生产厂商少,研究起来颇为不易 。 为了写好这篇文章,老杨尽力找到了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皖西黄大茶、岳阳黄茶毛尖的几个较为典型黄茶进行品鉴,以其能够客观全面的了解黄茶 。 但是,由于黄茶的小众特性很多未能找到合乎传统的茶品,因此文章尚存内容的缺失 。 为此,老杨一只惴惴不安,仅希望能以此篇文章为茶友们打开一扇认识的窗口 。 原题《结合国家标准了解黄茶》
推荐阅读
- 黄茶之冠君山银针
- 简述黄茶的起源史,黄茶有哪些,怎么分类?
- 外国人眼中的春节是什么?看BBC拍摄的纪录片
- 阑尾是不是一个无用的器官?
- “这个情景好像梦见过”是怎么回事?
- 喝咖啡时你的大脑在经历什么?
- 为什么动画和番剧能如此吸引人?
- 送菊花代表什么意思,送菊花有禁忌千万别乱送
- 幼猫需要打什么疫苗
- 肚脐眼连着哪里?为什么有些人一抠就想尿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