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好奇的动物, 好奇心驱使我们寻求解答 。 因此, 虽然这样的求知欲与科学珠联璧合, 但也绝非科学家及知识分子的专利 。 即使是学龄前儿童也会问为什么, 他们的问题之多, 甚至可能将大人们问到崩溃 。 不过, 成年人也会问为什么: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请求会让另一半生气?为什么火车会晚点?为什么天气会如此多变?那些解释能让我们了解周遭的一切, 从而将自己的生活管理得井然有序 。
为了弄清人们到底想要得到什么样的解释, 为什么会对这些解释如此在意, 以及哪种类型的推理才会让我们真正寻得事情的真相, 我于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对心理学家Tania Lombrozo进行了采访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Tania Lombrozo
对于不同类型的解释, 人们会不会有自己的偏好呢?
当然会了, 大量证据表明, 人们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解释具有明显而一贯的偏好 。 举例来说, 我们的研究发现, 人们更青睐于能给出某种作用或某个目的的解释, 也就是“目的性解释” 。 比如, 倘若我问, “为什么你的杯子上有手柄?”用目的性解释的方法来回答也许就是, “杯子上有了手柄, 人们才不会在端起水杯时被烫伤 。 ”很多时候, 我们喜欢这样的目的解释, 而非另一种 “原理性”的解释, 例如通过杯子的塑形过程来解答这一疑问 。 不过, 并非所有的事物都有某种作用或目的, 所以不是所有事物都能拥有目的性解释 。 例如:为什么会有山川?为什么会有河流?这类事物并不存在目的性的解释, 除非你将其归功于某个不为人知的造物主, 比如上帝, 说是他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创造了这一切 。
即便不存在目的, 人们也还是会寻求目的性解释吗?
是的 。 想要寻求目的性解释的强烈愿望源于某些宗教信仰, 比如神创论 。 不过也可能有一些世俗观点的影响, 如命运之说以及一切皆有因果之说 。 小孩子们常常喜欢用一些大人并不接受的目的解释 。 比如孩子们会说:“为什么这儿有山川呢?是为了让我们去登山!”或者说“为什么我长有鼻子呢?是为了能戴眼镜!”这样的解释听起来非常傻, 但在某些情况下, 成人们也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去解释问题 。
那要是这样的解释误导了人们怎么办?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事情都有目的 。 倘若过度地解释, 结果只会是给人们传达错误的观念 。 阴谋论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 这样的解释中往往会有真实的成分, 但也往往都是将事情归罪于某个团体或个人来对许多不同情况进行解释, 试图能用一个理由来解释所有的问题 。 但这些情况的发生有时候仅仅只是巧合, 或者说仅仅是偶然事件 。 但是“偶然事件”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因此, 倘若我们想得到能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就往往会拒绝接受这样的解释, 反而会错误地认定一些谬论才是正确的 。 有的时候, 其实我们应该承认自己并没有确定的答案, 或者说事情并不会总是那么有条理, 又或者某些事的发生仅仅只是偶然 。
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其实非常常见, 不是吗?
当然啦 。 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很少会顺着固定的模式走, 事情总会有例外 。 就拿我做过的一次实验来说, 假如告诉你一群人的具体情况, 这些人中有一些会为慈善事业捐款, 而另一些则不会, 你要做的就是利用已知情况判断出其中哪些人会捐款 。 他们每个人的信息你都会知晓, 比如他们的年龄、性格、名字以及相片 。 而在你最终的判断结果中, 80%的情况下你会仅仅依据他们的年龄就判断出谁会捐款, 但其余20%的情况则会判断错误, 也就是说这其中确实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判断方法, 但也并非万无一失 。 其实倘若你只是单纯地猜测到底谁会捐款, 而非试图以某种固定地模式来判断, 那么你所预测的结果其实可能会更为准确 。 在这种情况下, 爱寻根问底的人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判断失误 。 因为那些想要进行解释的人总想试图找到一种万无一失的判断模式 。
推荐阅读
- 单身真的是坏事吗?科学家:并不是
- 牙缝中间为什么会有黑黑的东西?
- 我们为什么无法控制打哈欠?
- 为什么你总是拍不死一只苍蝇?
- 为什么年轻地球会存在液态水?
- 心理学解读:我们为什么会纠结?
- 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 为什么人们看到的颜色差别那么大?
- 年度热门 · 中兴不能再向美国买任何零件和技术了,为什么说失去芯片才是重点?
- 春节人们最爱打麻将,这项“国粹”到底是谁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