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什么什么知成语,格物致知,究竟应该如何格?( 二 )


熊明遇的学生“方以智认为西学源于中土 , 它在发展中土之学中有所超越 , 而后与中土之学相合 。”还说“他以天子之学与四夷之学的关系比喻中学与西学的关系 , 也就认为西学源于中土 , 在中土之学失传时 , 它仍保持旧说 。中国古代学者关于大地为球状而浮于空中之说 , 成为他认为西方地球说的根源 , 也成为他西学中源学的根据 。他引孔子的话作为自己这一理论的依据 , 以自己的论说作为孔子此论的引申与发展 。”还说“当西学传入中土后 , 古代学说之传在本土的部分与流至异域而有所发展的部分相合为一 。这个过程是经由士大夫以传教士为师相互合作而完成的 。其结果是'申禹周之矩积' , 促成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复超越西方 。遗憾的是 , 历时三百五十六年 , 我们的科技虽有发展 , 却还不能以超越西方祭告方密之 , 仍有赖于今后大家共同的努力 。”
我为什么费这么大劲把这段用电容笔手写出来 , 就是想说通过书中所说不就很好的说明该如何“格”吗 , 就是要对自然科学上下求索 , 而达到明朝先哲方密之的愿望 。这本上中下的大书我都买了快二十年了 , 看看今天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 , 我有点激动 , 这位三百五十六年前的老先生的愿望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了 , 真有点“家祭不忘告乃翁”的感觉!
从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科技发展就可以证明“格物”是有操作性的 。中国人又要重现先祖的荣光了!
在《孔子:被遗忘的古代科学家—易传与古代科学》中也写出了孔子的科学思想 。书中说“音律源于天文 , 孔子是天文历算大家 , 自然就是音律大家了 , 这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由此可知 , 孔子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
在《周易·科学·21世纪中国—易道通乾坤 , 和德济中外》中第九章《两种不同思想体系的互补和交辉》中还介绍了中国科学家用中西互补的思想作研究的实例 , 如“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构造体系理论”、“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理论体系”、“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 。
书中指出“李四光、翁文波、钱学森、吴文俊院士等事迹表明:把中华科学传统(自然国学)与西方科技有机结合是自主创新(以及元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国人对以《周易》为理论基础的中华传统思想和方法最容易学习、掌握 , 最便于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科学密切结合起来 , 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 。”
从这段话中也很好的看到中华科学传统融合西方科技是有很好的操作性的 。从“格物致知”中就可以知中国人继承了祖宗元创新的基因 , 再和西方科技互相融合 , 必开人类文明之新光 , 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更新纪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