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 当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各种茶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以后 , 广大群众要求明确“茶艺”的内涵 , 要求解释它和“茶道”到底有无区别 , 区别何在?特别是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国茶文化历史以及当前茶文化蓬勃发展的趋势时 , 更加觉得有必要对“茶艺”和“茶道”给以科学界定 , 以有利于茶文化事业健康地向前发展 。 所以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先生在1987年就提出:“广义的茶艺是 , 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 , 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 。 狭义的界说 , 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 ”台湾茶艺专家蔡荣章先生在1992年也说:“我们认为‘茶道’、‘茶艺’都可以表示茶在文化上的内涵 , 无需因使用的名称强加解释其差异 。 但可以因为使用的场合分开使用不同的名称: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 , 则使用‘茶艺’ , 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 , 则使用‘茶道’ 。 ”蔡先生的这段话最终还是肯定了茶道、茶艺的差异之处 。 同在1992年 , 北京的茶文化学者王玲教授在她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也对“茶道”和“茶艺”进行明确的解释:“茶艺与茶道精神 , 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 我们这里所说的‘艺’ , 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 , 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 。 有道而无艺 , 那是空洞理论;有艺而无道 , 艺则无精、无神 。 ”“茶艺 , 有名 , 有形 , 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 , 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 , 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 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 。 茶艺与茶道结合 , 艺中有道 , 道中有艺 , 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 ”
依我之见 , 所谓广义茶艺中的“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等方面 , 早已形成相当成熟的“茶叶科学”和“茶叶贸易学”等学科 , 有着一整套的严格科学概念 , 远非“茶艺”一词所能科学概括 , 也无须用“茶艺”一词去涵盖 , 正如日本的“茶道”一词并不涵盖种茶、制茶和售茶等内容一样 。 因此茶艺应该是专指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而言 , 而茶道则是茶艺实践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的道德理想 。 茶艺是茶道的载体 , 是茶事活动中物质和精神的中介 , 只有通过茶艺活动 , 没有生命的茶叶才能与茶道联系起来 , 升华为充满诗情画意和富有哲理色彩的茶文化 。 所以 , 茶艺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 是茶文化活动的重心 , 也是茶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 应该让茶艺的内涵明确、具体起来 , 不再和茶道、制茶、售茶等概念混同在一起 。 它不必去承担“茶道”的哲学重负 , 更不必扩大到茶学的范围中 , 去负担种茶、制茶和售茶的重任 , 而是专心一意将泡茶技艺发展为一门艺术 。 这既有利于茶文化事业的发展 , 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中国的茶文化事业的复兴已经将近三十年 ,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大陆茶文化事业迅猛发展 , 带动了各地民间茶艺馆产业的勃兴 , 一大批文化界人士介入到茶化活动中来 , 还有许多专家学者投身于茶文化理论研究 , 出版了众多的学术论著 , 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茶文化内容 , 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茶文化事业向前发展 。 这一大好形势 , 正处于方兴未艾之际 , 其影响并非只局限于中华大地 , 而是波及国外了 。 中华茶文化正以茶艺为先导 , 不但已在东南亚各国生根开花 , 且开始远渡重洋飞向欧美了 。 这是当年的陆羽所抖想不到的事情 , 也是无法比拟的事情 。 因此千年以前的老概念已无法涵盖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 , 我们不能只在老祖宗的旧帽子下打圈圈 , 需要新的创造、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 。 台湾茶人创造了“无我茶会” , 创造“闻香杯” , 更创造了“茶艺”一词 , 都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 今天大陆也有很多茶艺工作者在潜心研究、整理、加工茶艺表演 , 不停地在各地演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欢迎 , 对推动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对茶艺予以更多的关注 , 进行理论探讨 , 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 当前需要做的事情是加强学术交流 , 开展深入的讨论 , 及时加以总结和提高 , 以使之更加成熟 , 日趋规范 , 臻于完美 。
推荐阅读
- 烧烤、啤酒…带你一起科学撸串儿!
- 怎样和女生愉快地聊天?
- 漫漫夏夜何以解忧,唯有一盅清炖荷香狮子头
- 一坨鸟粪引起的灾难,杀伤力这么大?
- 回旋镖怎么折
- 已经怀孕还能怀上另一个孩子吗?
- 熨斗产品设计
- 抖音大年初一特效怎么弄 新年2019初一特效在哪
- 贵宾犬为什么一直舔脚呢
- 你的早秋衣橱必须要有一件针织短袖!比T恤时髦,比外套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