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调情叫“对不起,别来找我了!”

时下 , 朋友圈纷纷刷出“对不起 , 我要去xx了 , 别来找我了” 。 有的人分享的是要去的城市 , 有的人晒的是自己的家乡 , 有的则是过去长时间待过的地方 。
不管和每个人当下的情况是否一致 , 该文体广受追捧 , 争相转发 。 这到底是下了什么咒 , 读者是中了什么招?
对不起 , 我要去广州了 , 别来找我了!对不起 , 我要去上学了 , 别来找我了!对不起 , 我要去上海了 , 别来找我了!对不起 , 我要去深圳了 , 别来找我了!对不起 , 我要去看大五人格的文章了 , 别来找我了!对不起 , 我要去享受人生了 , 别来找我了!对不起 , 我要去结婚了 , 别来找我了!

有种调情叫“对不起,别来找我了!”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这样呢?源于情感的链接
“对不起……别来找我了” , 乍看觉得像是一段不得已的虐恋 , 主人公要去远方 , 对心爱的TA只能忍痛割爱 , 在理想和爱人之间终究选择了前者 , 于是一头扎紧了另一个美丽新世界……是不是很有偶像片里的情节 , 不禁让在过完年离开家乡的游子泛起内心的波澜 , 让为理想而飞蛾扑火的文艺青年深有感触 , 让为骨感的现实打拼的漂泊族们扼腕唏嘘 。 点开看内容 , 不胜枚举的图文称颂某地的美景、美食、美人……瞬间 , 在心头翻江倒海的是留恋还是自豪 , 是追忆似水年华的深切的回眸还是拍拍胸口勇敢站起的憧憬和期待?
【有种调情叫“对不起,别来找我了!”】情感的链接是最深层的链接 , 看看哪一个让人喜闻乐见的广告不是打情感牌的 , 哪个成功的产品不是切中人们的情感软肋的?主管情感的脑区在大脑的深深处——下丘脑、杏仁体 , 那里笼罩着原始的气息 , 在人类还未开化的时候 , 没有语言、没有工具、没有逻辑的时候就先有了喜怒和恐惧 。 犹如老鼠爱着大米 , 犹如黑夜里惧怕着野兽 , 切中这种大家共用的近乎本能的情感反射弧 , 病毒式的传播即刻被开启 , “火火火”是大势所趋 。
有种调情叫“对不起,别来找我了!”

文章插图

分离焦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打从呱呱落地的时候 , 每个人都经历了一场分离 , 从安全舒适的子宫里离开 , 来到一个充满陌生的世界里 。 随着逐步成长 , 个体和抚养者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 , 这才慢慢培养起自主性 , 开启了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之路 。
离别是令人兴奋的 , 但也是艰难和充满矛盾的 。 佳节已过 , 又要背井离乡 , 远方的亲人又开始记挂在他乡的你是否过得安好;前路慢慢 , 新的境遇和环境吸引着你 , 又挑战着你 。 在这个时候 , 如何忘却心底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隐忧呢?人类的心理机制已经把这一焦虑时期安排妥当 。 瞧瞧 , 我去的地方好山好水好吃好喝 , 分分钟High起来 , 别怪我见异思迁乐不思蜀了 。 言外之意 , 放心 , 甭记挂 , 我很好 , 好到让你羡慕嫉妒恨 。
事实上分离焦虑根植在每个人的性格中 , 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 大五人格中“情绪性”维度是解释一种情形的最佳指标 。 情绪性反应的是人们对外部变化的反应程度 。 情绪性高的人会尝试着理解、同化外部刺激 , 他们永远不会停止改变 , 就像天上飘摇的风筝 , 外界的一旦点的风吹草动就会令其飘摇不定;情绪性低的人则相反 , 他们总是镇定自若地走着自己的路 , 他们像海底波澜不惊的潜水艇 。 情绪性能全面反应一个人在重大事情的临近、充满未知和陌生的情境、及负面打击下的情绪反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