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品”会引发儿童癌症吗?

我们都知道 , “垃圾食品”(也就是那些从成分来看毫无营养价值 , 反而会不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能够导致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在内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 因此并不适合于经常食用 。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之中 , 一直充斥着一种说法——“‘垃圾食品’由于成分的不健康 , 儿童食用后会引起癌症” , 而这种说法经常伴随着一些“少年癌症患者”的报道出现 。 那么 , “垃圾食品”和儿童癌症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 “少年癌症患者”的出现又是由什么导致的呢?
实际上 , 这些问题早已有了明确的答案:传统定义上的“垃圾食品”并不是儿童癌症的致病因素 , 尽管它们对健康的危害毋庸置疑 , 但它们在“引发儿童癌症”这一方面 , 的确很冤枉 。
什么是“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这个词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 然而很多关于“垃圾食品”的报道中 , 对该词定义的模糊不清和种种误解 , 着实让人一头雾水 。 其实 , 大众所说的“垃圾食品” , 在营养学和医学上并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 而如果我们按照大多数情况下对此类食品的认知 , 可以认为具有以下一条或多条特征的食物 , 属于“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会引发儿童癌症吗?】脂肪酸比例失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 食物中的“脂肪”都是坏东西 , 因此脂肪越少的食物越健康 , 其实不然 。 对于那些因脂肪酸问题而被列入“垃圾食品”而言 , 它们影响健康的往往是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失调(即脂肪酸总量过高 , 存在反式脂肪酸和大量饱和脂肪酸 , 同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少) 。 一般而言 , 食物中的脂肪酸可以依据化学构成被分为四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 其中反式脂肪酸对人的心血管系统有明显危害 , 应该尽可能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在某些情况下对人无害 , 但倘若过量摄入或同时有其他不健康饮食存在 , 也会产生危害 , 应该适度控制 。 而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在适度摄入时可对人体产生有益影响 , 有时甚至是一些食物(如橄榄油)保健作用的“功臣” 。
高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类)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对健康没有明显危害 ,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 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存在于精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对人危害明显 , 可以通过干扰能量调节、恶化内分泌环境等机制 , 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 此外 , 碳水化合物倘若在提供能量的营养素中占比过高 , 还与龋齿明确相关 。 而最要命的一点是 , 目前绝大多数人对它的危害的认识远远不够 , 导致在生活中忽略了对它的控制 。
高钠:尽管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开展了数次关于“控制饮食中钠的摄入”的公共卫生行动 , 但目前全球范围内超量摄入钠的现象依旧十分普遍 。 在生活中主要来源于食盐、含钠调味料(如酱油)和腌制食物(如酱菜、咸鱼)的钠 , 在过量摄入是可以通过多种机制 , 诱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成年人每日钠摄入量以2000mg(相当于5~6g食盐 , 部分国家的卫生部门则推荐2500mg的每日钠摄入量)为宜 , 然而在我国 , 居民的每日钠摄入量近乎于该推荐量的2倍 。 尤其是在食物口味偏咸的东北地区 , 居民每日钠摄入量甚至可达到4000mg以上 , 相当一部分居民因钠摄入过多而引起心血管疾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