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窑( 二 )


淄博官窑: 在今山东淄博磁村 , 故名 。 七十年代后期发现 , 经过小规模试掘 , 初步判明始烧子唐而终于元代 。 该窑在唐代以烧黑瓷为主 , 宋代烧白瓷 , 有剔花、刻花装饰 , 金代出现蓖划、绞胎、白地黑花、白釉红绿彩等新装饰 , 碗心也多一圈刮釉 , 有北方地区瓷窑风格 。
登封窑: 在今河南登封曲河 , 故名 。 始烧于晚唐 , 下限到元代 。 烧瓷品种较多 , 以自釉为主 , 有白釉绿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划花及白地画黑花等 , 还烧瓷塑玩具、黑釉及三彩陶器 。 珍珠地划花品种 , 受密县窑影响 , 产量在同类瓷器中居首位 , 遗物有瓶、枕、罐、洗、 碗等 , 以瓶、枕较多 , 瓶高达40厘米左右 。 遗址附近的残庙内有清嘉庆碑记一座 , 碑文载:"尝就里人偶拾遗物 , 质诸文 , 献通考 , 而知当有宋时窑均环设 , 商贾云集 , 号邑巨镇" , 描绘了宋时的繁盛情况 。   
宝丰窑: 在今河南宝丰青龙寺 , 故名 。 烧瓷时期为宋金两代 , 品种有青瓷、黑瓷及三彩低温铅釉陶器 , 青瓷质量较临汝窑略胜 , 造型纹饰与耀州窑近似 , 印花装饰较多 。 黑瓷有凸线纹、麦粒纹装饰 , 后者在北方瓷窑中极少见;此外还烧三彩与绿釉、酱釉炉枕等器 , , 枕面划花有花卉及钱纹等题材 。   
鲁山窑: 在今河南鲁山段后 , 故名 。 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 。 唐代南卓《羯鼓录》中有"不是青州石末 , 即是鲁山花瓷"语 , 经调查发现花瓷拍鼓瓷片标本 , 证实该书所述 。 宋金时窑厂扩大 , 烧瓷品种丰富 , 装饰方法也多种 多样:如有自釉罐上以褐点组成的三角形 , 白釉瓶上以蓖划复线直线纹与曲线纹的相间排列;以及三彩莲瓣高足炉等;均有特色 。   
郏县窑: 在今河南郏县 , 故名 。 在发现黄道、黑虎洞及石湾河三处遗址中 , 黄道及黑虎洞均有唐及元代标本 , 石湾河则属元代遗址 。 唐代遗物有黑釉斑点花瓷、黄釉及白釉绿彩品种;绿彩呈碧绿色 , 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省九处瓷窑所烧同类品种中 , 色彩最美 。 元代遗物有磁州窑风格的白地黑花装饰及钧釉器物 。   
宜阳窑: 在今河南宜阳三里庙 , 故名 。 明清两代方志都提到宜阳产瓷 , 其烧瓷上限 , 乾隆《宜阳县志》记有:"德应侯庙在县西二里 , 宋熙宁感德军守臣以水旱祷应状闻 , 治庙封侯爵享祀 。 崇宁末年复重修 , 今废无考 , 一在半壁山 。 "德应侯是北方瓷窑供奉的窑神 , 宋神宗熙宁(1068一1077)时宜阳建德应侯庙 , 则此窑烧瓷当在熙宁之前 。 以烧青瓷为主 , 也有少量白釉、黑釉、白釉黑花及三彩陶器 。
新安窑: 在今河南新安 , 故名 。 已发现遗址十余处 , 多数均烧钧釉器物 , 属钧窑系 。 烧瓷时间历经宋金元三代 , 所烧器皿有盘、碗、炉、瓶、罐等 , 以盘、碗占绝大多数 。    
内乡窑: 在今河南内乡大窑店 , 故名 。 因宋属邓州 , 故旧称"邓窑" 。 始烧于唐而终于元 , 唐时烧黑釉及带斑点的花瓷 , 宋金时烧青瓷 , 过去曾将一种釉色青绿、器底呈紫褐色的 , 称为"邓窑";印花盘碗较多 , 与宜阳、临汝窑近似 。 遗址有元至大二年(1309)普济宫碑一座 , 碑文有 "孤村陶烟时起 , 前事宛然在目"语 , 可知元时仍烧瓷 。 (邓窑即"内乡窑")   
柴窑: 窑址迄今未发现 。 柴窑一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 , 万历以后的《玉芝堂谈套》、《清秘藏》、《事物绸珠》、《五杂姐》、《博物要览》、《长物志》等书多论及此窑 , 但众说纷纭 。 基本有两种见解 , 一为周世宗姓柴 , 当时所烧之器都叫"柴窑";一为吴越秘色青瓷即"柴窑" 。 对其形质 , 曹昭认为"柴窑天青色滋润 , 细腻有细纹 , 多是粗黄土足 , 近世少见";张应文则谓"柴窑不可得矣 , 闻其制云 , 青如天 , 明如镜 , 薄如纸 , 声如磐" 。 但均属传闻 , 未见实物 。 清末民国初有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证诸柴窑 , 仅有景德镇宋影青瓷相符;或谓可能张应文误以宋影青为柴窑而概括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