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股市机理”:股市科学不科学?( 三 )


“企业应该把进入资本市场看作是一种融资手段, 其核心目的应该是利用来自于社会的资金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 股市潮涨, 管理者和企业应抓住时机扩大融资促进发展;股市潮落, 企业更应该埋头创新, 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回报社会、提振经济 。 那些以圈钱为目的、以上市为终点的公司, 无论其外包装多么华丽, 股市的潮涨潮落一定会洗去其虚华的外表, 暴露出其本来的面目 。 ”张佩珩说, 只有人的大脑和智力是无限的宝贵资源, 而科技创新才是通往宝藏的唯一通途 。
此外, 一位要求匿名的某上市公司总裁认为, 上市并非企业唯一获得大量融资的渠道, 总理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并非专指“单枪匹马杀进市场”才是创业, 一些技术团队、创业者还可以通过首先在成熟的企业实体历练、孵化, 待具备了一定市场规模后再选择“独立”, 这样可大大提高成功率 。 并且, 他也相信, 许多公司也具备这样“扶上马送一程”的能力 。
科学家不炒股缘起“不确定感”

采访人员在寻访过程中, 科研人员几乎一边倒地表示“不炒股”“没研究” 。 孟广文从股市“玩法”角度解答了采访人员的迷津:科学家们不喜欢炒股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感觉” 。
孟广文对采访人员解释说, 股市作为货币化资产一种表达形式, 代表着人们对经济的估值 。 在某个基础上, 自产的实际价值可以因人们对经济发展愿景的看好严重高估, 抑或者因对经济前景的负面情绪而严重低估, 往往是人们对它的这些评价、情绪, 左右股市的上下波动 。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主观和各种其他影响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 才是投资者在其中获利的空间 。
“由于人们愿意通过买入卖出等操作追求获利, 所以持有和抛售股票往往成为投机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 而搞学问的学者、科研人员在作研究时要求条件可控, 然后获得结果 。 可以说, 这种不确定性不符合科学研究的习惯 。 因此少有科研人员会投身受人为和非客观因素影响的股市 。 ”孟广文说, 另外, 炒股需要牵涉不少时间和精力, “每天波动都会牵动起股民的情绪, 而情绪的波动对搞科研来讲是非常致命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少有科学工作者炒股 。 ”
【探索“股市机理”:股市科学不科学?】(via 《中国科学报》)


以上内容就是探索“股市机理”:股市科学不科学?的内容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