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鸡行原文、作者

缚鸡行 唐代:杜甫,所属类型:人生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奴绑缚了鸡子预备上市出售,鸡儿被缚急了正喧叫挣扎不停 。
家里人最讨厌鸡儿食虫又啄粟,未想到鸡儿卖出难逃宰烹厄运 。
昆虫鸡子与人有什么厚薄可言,我责备那小奴快解绳放鸡一命,
啊,鸡与虫的得失无终无了啊,我倚楼阁注目寒江而思潮难平 。
注释
喧争:吵闹争夺 。
食虫蚁:指鸡飞走树间啄食虫蚁 。
斥:斥责 。
得失:指用心于物 。无了时:没有结束的时候 。
山阁:建在山中的亭阁 。
鉴赏 《缚鸡行》大约在公元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夏历岁暮作于夔州西阁 。
诗人于偶然之中,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而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似乎在向人提出** 。“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 。诗人一询问,原来是因为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有伤生灵,所以要卖掉它 。然而诗人仔细一想,鸡卖出去不是也要遭受宰杀的厄运吗?为什么人对虫子要施以厚恩,而对鸡却要报以刻薄呢?诗人对此似有所悟,立即命令小仆人解缚放鸡 。然而诗人再仔细想想,放了鸡,虫蚁不是又要遭受灾难了吗?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阁上,注视着寒冷的江面,江水正浩浩东去,远处是迷蒙的烟霭,一片苍茫 。诗中似乎表现了一种道家的思想 。据《庄子·列御寇》:“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因而,陈师道说:“鸡虫得失,不如两忘而寓于道 。”(《杜诗镜铨》引)但似乎又是佛家的思想 。王右仲说:“公晚年溺佛,意主慈悲不杀,见鸡食虫蚁而怜之,遂命缚鸡出卖 。见其被缚喧争,知其畏死,虑及卖去遭烹,遂解其缚,又将食虫蚁矣 。鸡得则虫失,虫得则鸡失,世间类者甚多,故云‘无了时’ 。计无所出,只得‘注目寒江倚山阁’而已 。”(《杜臆》)
当时,天下战乱已久,国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难中,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 。杜甫虽有匡时济世之志,但年老力衰,已“无力正乾坤” 。萧涤非先生说:“感到‘无力正乾坤’的诗人是很难做到飘飘然的 。白居易有这样两句诗:‘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我以为这对于我们理解杜甫这一貌似达观的形象很有帮助 。”(《杜甫诗选注》)可见诗中仍然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心,流露了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