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中的黥刑是什么样的刑法?

就是墨刑,周代五刑的第一种 。
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 。同劓、宫、刖、杀相比,黥面是最轻微的 。
但是,这种刑罚也要伤及皮肉甚至筋骨,而且施加于身体的明显部位,无法掩饰,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 。黥面是一种很古老的刑罚,它在尧舜时就出现了 。
另外黥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 。
【《夜宴》中的黥刑是什么样的刑法?】是封建国家刑罚制度中的正刑;在汉文帝废肉刑之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黥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被废除,而成为国家刑罚制度之外的一种私刑,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和喜怒可以随意使用 。
到了五代后晋天福年间之后,黥刑又正式成为封建国家刑罚制度中的一种附加刑,直至清末被废除,才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

《夜宴》中的黥刑是什么样的刑法?

文章插图
黥刑的发展:
最初,墨刑的施行方法是用刀刻人的皮肤,然后在刻痕上涂墨 。《尚书·吕刑》篇中“墨辟疑赦”一句后,孔安传云:“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 。” 。《周礼.司刑》一节中“墨罪五百”一句话,郑玄注云:“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
言刻额为疮,以墨窒疮孔,令变色也 。”《礼记·文王世子》篇注云,墨刑和劓、刖等刑一样,“皆以刀锯刺割人体也 。”《国语·鲁语》也曾说:“小刑用钻凿,次刑用刀锯 。”墨刑为小刑,当是使用钻或凿为刑具 。其它各书述及墨刑时都是说用刀刻 。
这些说明,墨刑在最初规定为刑罚的时候,施行时用刀,而不是后世才采用的针刺 。人的面部神经是极其敏感的,犯人在被黥面时的疼痛之状可想而知 。由于伤口感染,有的犯人也会因黥面而致死 。
从西周时起,墨刑的使用很普遍 。周初刑法规定“墨罪五百”,即列举应处以墨刑的罪状有五百条之多 。《尚书·吕刑》篇亦云:“墨罚之属千 。”可见,当时的刑罚是很严厉的,民众稍有小过,就要被黥面 。
周代,奴隶主贵族常用黥面者作守门人,因为这些人的脸上带有耻辱的标记,走到哪里都会被认出来,所以他们一般都不会逃跑 。而且,黥面者的四肢是健全的,不影响劳作 。春秋战国时,各国常使用黥面的囚徒去做各种苦役 。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丞相李斯奏请焚烧《诗》、《书》等儒家书籍,规定说,如果命令下达之后三十天内不烧者,要“黥为城旦” 。“城旦”,是一大早就起来修护城墙的苦役工 。当时,“黥为城旦”成为一种比较固定的处罚犯人的措施,这样的犯人遍布全国各地 。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队伍中,有许多是受到黥面之刑的囚徒 。汉初被高祖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年轻时也曾因小罪被黥面,因此,人们就把他的名字称为黥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