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原文、作者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原文、作者】宋代:吴文英,所属类型: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记梦,离别,离情
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 。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 。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
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 。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
注释
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 。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 。
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 。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觉燕亦然 。且人有阻隔,而燕没遮拦,与上句连;就上片结构来说,又只似一句插笔 。
玉纤:指女子的纤纤玉手 。
小帘钩:指女子用手摘下帘钩,放下帘子 。
临夜:夜间来临时 。
赏析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 。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 。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 。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 。“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 。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 。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 。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 。“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 。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 。“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 。这里略去了 。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 。“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 。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 。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 。”(《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 。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 。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 。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 。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 。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 。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 。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 。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 。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 。语极警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