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茶红锈藻病的发生

    茶红锈藻病是病原藻类寄生引起的一种茶病, 它跟栽培管理息息相关, 凡茶树缺肥、管理不善、强采, 造成长势变差时, 就会引发本病的大量发生, 我省茶农戏称为“饿鬼病” 。 华南地区发生非常普遍, 云南大叶种受害严重, 长势不良的三、四类茶园中株发病率几乎达到100%, 发病后又加速茶树树势衰退, 甚至大面积死亡 。
    红锈藻病主要侵害茶树1至3年生的枝条, 引起枯梢;叶片和茶果也可受害 。 枝干部受害的症状是, 病斑呈圆形至椭圆形, 紫黑色, 表面常有纵向长裂缝, 发病严重时, 芽叶稀少瘦弱, 茎部病斑以上的叶片多失绿呈现黄色斑驳 。 在湿度较大的季节, 病茎上产生铁锈般细毛状的子实体 。 叶部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 直径5—6毫米, 稍隆起, 边缘紫色, 周围有一透明的绿色环;在多雨季节, 病斑正、反两面均出现橙红色毛状子实体, 同时病斑变干, 中部变褐色或灰色 。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绿藻, 病原藻以营养体在病组织上越冬, 次春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 发育成孢子囊梗和孢子囊, 成熟的孢子囊散发出游动孢子, 通过风、雨传播, 落在茶枝或叶上, 萌发出芽管侵入茎、叶组织, 菌丝不断蔓延扩展深入, 消耗寄主养分 。
    病原藻侵入植物组织后, 生长健壮的茶树能够在受侵染组织下方长出一层木栓化防护组织, 阻止继续侵染 。 但长势衰弱的茶树则缺乏这种防护能力 。 因此一切导致茶树生活力下降的不良环境, 都会引起红锈藻病的严重发生 。 诸如土壤缺肥、碱性、通气不良或有硬土层、遮荫不足、干旱、渍水、采摘过度等等, 都可能是造成茶树长势衰退, 酿成红锈藻病严重发生的诱因 。
【如何防止茶红锈藻病的发生】    防止这种病发生, 重点是加强茶园栽培管理, 对树势衰弱的茶园实行深耕改土, 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肥力, 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 。
    第二是要搞好茶园灌溉、遮荫 。 对云南大叶种茶园, 要种好遮荫树, 但以间种山毛豆作为临时遮荫的茶园, 不要让山毛豆生长超过二年, 因为它是该病的中间寄主 。
    第三, 病区在病害传播前(4—5月), 雨后喷射0.2%硫酸铜液加0.1%肥皂粉或0.5—0.7%石灰半量式玻尔多液, 对它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 英德一些茶场在深耕改土的基础上, 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喷射也有良好防治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