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的规划与建园

  一、茶园场地的选择:
    茶树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适宜雨量为1000~2000毫米、土壤酸碱度为4.5~5.5, 并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为最好 。 因此;在选择种荼场地时, 首先选择交通便利、有电源和水源的种茶区, 以便于今后建立茶厂, 进行机械制茶, 及时运送鲜叶、农药、肥料和满足抗早、喷农药的用水需要;然后选择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坡度在30度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 要求是土层深厚蓄、排水良好,生长有映山红、蕨草、杉木、油茶、茅草的酸性沙质壤土 。 地形完整连片, 坡度在25°以下(最好为3~15°), 海拔高度不超过1200米(贵州省西部地区可放宽到1400米),背风向阳之地均可选作茶园场地 。 为方便茶园管理、茶叶采制和商品流通, 茶园场地最好选择在公路干线旁边, 交通闭塞之地最好不要办茶场, 否则会因运输而提高产品成本 。
 
    二、茶园规划:
    乡或村在计划建立新茶园前, 首先将茶园用地绘制成地形图或地形示意图, 提供给近期规划及长远规划时使用 。 茶园规划的原则:满足农业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如机械采茶及田间机械耕作), 能达到稳产、高产、优质的目的, 并能有效保持水土 。 种茶区域确定后,将土地分区划块 。 大型茶场可下设分场,茶叶加工厂等 。 一般中小型茶场, 可将土地分成区、片、块,用防护林、隔离沟、主干道作为区的分界线, 独立的地形或支道可作为片的分界线, 片内可用人行道划分成若干地块, 块的大小以3335~6670米2为宜,茶行长度为50米左右, 要便于田间管理、采茶和今后的机械化操作,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 。 同时,结合本地茶叶销售市场及今后市场需求的预测, 选择优良茶树品种, 最好是2种以上, “早、中、晚”芽种搭配, 并适于加工多种茶类的优良茶树品种 。 种植密度每亩(667米2)需苗数一般为:单行条栽,行距为150厘米,丛距为33厘米, 每穴种植3株苗,共用苗4000株;双行条栽,大行距为150厘米,小行距为50厘米,丛距为33厘米, 每穴种3株, 用苗数约为9000株 。
    1、茶园道路设计:
(1)主干道:以场部为中心联络各区, 贯穿全场每个作业区(若原有公路贯穿全场, 则不必重建), 路宽5~8米, 可供拖拉机、汽车行驶 。
(2)支道:支道一般与主干道垂直, 与人行道连接, 贯穿整个茶园,是主干道的辅助道路, 支道路宽3米左右, 可供手扶拖拉机、手推车行驶 。
(3)人行步道:供采茶人员进出茶园和护理茶园时使用,也是茶园分块界限 。 一般路宽l米左右 。 坡度在20°以上的茶园, 应设“之”字形上山步道,以避免路面被水冲刷及降低送肥上山时的劳动强度 。
    2、排灌系统的设计:
茶树苗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否则会大大降低移栽后茶苗的成活率 。 但是土壤地下水位过高, 土壤湿度过大, 会导致茶苗根系发育不良、茶苗死亡, 使成园后产量大幅度下降 。 故在新茶园规划中, 必须结合本地情况,认真设计排灌统 。 一般茶园排蓄水系统应包括:
(1)隔离沟:在坡地茶园上方和茶园下方交界处开设等高隔离沟, 目的是避免雨季时大量地表水冲入茶园和农田,而在干旱前又能积蓄部分雨水, 用于施农药、叶面肥或灌溉 。 隔离沟要求宽、深各0.5米左右、沟壁呈60度倾斜 。 在沟的适当部位建一蓄水池, 水池容量约5~10吨, 隔离沟两端连接纵排水沟, 通过纵排水沟排出雨水 。
(2)等高截水沟:坡面较长或坡度较陡的茶园需设等高
截水沟, 一般要求每隔40级梯地设置一条, 目的是横阻上方茶园和道路的雨水冲刷 。 等高截水沟要求宽、深各为0.35米左右, 截水沟两端与纵排水沟相连, 并在沟内每隔10米左右筑一小坝, 坝高约0.25米, 以拦蓄雨水和减弱暴雨季节的水土冲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