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 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 。 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 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 。 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 。 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地向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 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 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的心理保健意识 。 “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 “健康”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 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一提到“健康”,总把它与“疾病”相联系,认为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 。 其实就人的躯体而言,“健康”并不难定义 。 现代医学已足能鉴定和验证:只要任何器官都没有实质上的细胞病变,就可以说是健康的 。 但我们所讲的“健康”,并不单纯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 ”这说明,人作为一个整体,身体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约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属于正常状态,并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鉴定为“健康” 。
【转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 因此,老师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心理保健意识 。 在课堂讲授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自己的生理健康外,还要努力学习、加强交往、注重个人修养,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
因为:(1)心理健康是保证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发展的保证 。 从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相应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原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择业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尽快适应社会,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
推荐阅读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 评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内容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 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 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摘?
- 如何让大学生树立新的心理健康观?
- 请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 转载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乐理的学习?(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