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昼短原文翻译及赏析 苦昼短原文欣赏( 二 )


诗人将劝酒的内容放在诗的开头 , 使作品具有一种新奇突兀之感 , 同时也表明诗人已大彻大悟 , 对时光不存任何芥蒂 。接着又以“吾不识”与“惟见”相配合 , 排除不相关的事情 , 将目光聚焦到人寿短促一点上 , 既照应了题目“苦昼短”三字 , 又使作品产生巨大的向心力 , 以此为纲 , 展开后面的内容 。“神君何在 , 太一安有?”是个反问句 , 答案是不喻自明的 。经过一番求索 , 诗人完成了他的心路历程 , 整段内容 , 一气呵成 。
中间八句(从“天东有若木”至“少者不哭”)是第二段 。前面一段 , 诗人理智地解答了心中的困惑 , 如果诗歌就此停住 , 好像少了点什么 。这一段 , 诗人凭借神话传说 , 倾诉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 。诗中说天的东面有一棵大树 , 名叫若木 , 它的下面有一条衔烛的神龙 。传说中的若木在西北海外大荒山之中 , 衔烛龙也是在天西北某个幽冥无日的国度 , 诗人显然将古代神话作了改造 。诗人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 , 把龙肉吃了 , 太阳无法运行 , 昼夜不在更替 , 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 。如此 , 生命得以永存 , 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
这是诗人的幻想 , 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 。现实中的缺陷 , 在幻想中得到满足 , 所以 , 尽管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 , 却依然有着永久的魅力 , 它闪亮着理想与智慧之光 , 使艺术得到升华 。
诗的最后六句(从“为何服黄金”至结尾)是第三段 。这一段 , 诗人讥刺了那些想通过求仙获得长生的人的荒唐愚昧 。
服黄金 , 吞白玉 , 是道教中的服食方法 , 据说可以成仙 , 至于实际效用如何 , “服食求神仙 , 多为药所误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拿骑驴升天的任公子来说 , 同样是虚妄的传说 。诗人清楚地知道幻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 , 成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世上偏有一些人热衷此道 , 连秦皇汉武这样英明的君主也不能免俗 , 他们求仙长生的举动最终化为泡影 , 成了后人的笑柄 。据史书记载 , 汉武帝结纳方士 , 遍祈名山大川以访神仙 , 又造仙人承露盘 , 调甘露 , 饮玉屑 , 冀求长生 。《汉武帝内传》说 , 武帝死后 , 梓棺响动 , 香烟缭绕 , 尸骨飞化仙去等 。诗人却说:“刘彻(武帝)茂陵多滞骨” , 墓中所存 , 只是一堆浊骨 , 根本没有什么成仙之事 。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 , 忙于寻找不死之药 , 派方士入海求仙 。结果身死巡游途中 , 耗费许多鲍鱼 , 难掩尸体的腐臭 , 从“多滞骨”、“费鲍鱼”数字中 , 诗人对历史上愚妄的统治者作出无情的嘲讽 , 锋芒十分犀利 。
统治者求仙长生的举动 , 是想维持长久的统治 , 永远享受奢华的生活 。为了达到目的 , 他们不惜劳民伤财 , 虚耗国库 , 使这种愚昧的举动升级为一场全国性的灾难 , 危害特别严重 。李贺有意提出秦皇汉武 , 对他们的求仙加以讽刺 , 是有所寄托的 。当时 , 唐宪宗李纯“好神仙 , 求方士” , 任命一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术士为台州刺史 。大臣们进谏 , 他却说:“烦一州之力 , 而能为人主致长生 , 臣子亦何爱焉 。”(《资治通鉴》卷二四〇)可见已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 。这种迷信的风气又在统治阶层中蔓延开来 , 甚至有因服食中毒身亡的 。李贺此诗对那些人来说 , 不啻是当头棒喝 , 如能好好倾听诗人的忠告 , 可以免去一场无妄之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