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食笋呈座中原文、作者( 二 )


全诗艺术风格哀怨缠绵,而深情难已,已经初步显示出李商隐诗歌“深情绵邈”(刘熙载《艺概》)的艺术特色 。这样哀怨的诗歌若出自一个中年或暮年人之手,当属平常,可是创作它的却是二十岁左右的李商隐 。这正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黄金时段,可诗人看见鲜嫩的笋时不由而生 “忍剪**一寸心”的悲慨,诗也写得哀怨缠绵 。这就是很让人诧异的事 。事实上,“忍剪**一寸心”的悲慨里包蕴着诗人半生的际遇和一种 “先期零落”的忧愁意识 。首先,家世孤苦,“沦贱艰虞多” (《安平公诗》),其高祖以来家境已衰落,祖辈几代历官均不过县令 。父祖辈又一再年寿不永,不到十岁时,父亲去世 。他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在《祭裴氏姊文》就写道:“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 。这是他清贫生活的生动写照 。此外,他生活的晚唐时代动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斗争,农民起义不断,而社会又讲究勋阀门第观念,而诗人自己“内无强劲,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也使他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 。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使得诗人自小便表现出一种悲观的情绪 。十六岁时写的《无题·八岁偷照镜》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该诗似写一伤怀的女子,而句句实写自己 。“八岁偷照镜”,著一“偷”字,写出了其早熟,“长眉已能画”,写其早识 。“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上崔华州书》),“十六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樊南)甲集序》),也是如此;接着十岁能做裙,十二岁弹筝,表明这个女子的慧心兰质,可接着却是十四未嫁,“十五泣春风”了,转向一层悲哀的境地 。美质未遇良主,唯有相泣春风了 。这种忧愁,王蒙先生称之为“先期愁人”、“先期悲叹”的“夭折意识”,可谓切中肯綮 。李商隐这种“先期零落”的忧愁意识伴随了他一生的诗歌创作 。譬如:“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看见早梅,也生悲慨:“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而当林花开放,正当其盛时,却又发出“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即日》)的感叹;看见“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的垂柳他又会觉察到“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赠柳》)的幻灭感 。就算是茂盛青翠的高树,他也会感到“一树碧无情”(《蝉》) 。总的说来,李商隐一生困顿,郁郁不得志,加之他的多愁善感,在诗歌创作上,总是要表现出那么一丝忧虑,或出之以典故,或结之以意象,来取得“深情绵邈”的审美感受 。而把握他这种“先期零落”的忧愁意识,也是欣赏李商隐这首《初食笋呈座中》乃至他全部诗歌的钥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