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俸禄制度是怎样的


明朝的俸禄制度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有关明代俸禄制度的研究,从顾炎武到赵翼以及当代的 许多学者都给与了足够的重视与研究,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 的真知灼见 。本文的重点想从造成明代薄俸的原因及其危 害方面作些补充性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 、明代俸禄制的形成 明代俸禄以品级制度为基础,其共分为十八等,实行年 俸、月俸双轨制 。明代官员俸禄制度的确定最初始于洪武四 年(1371年) 。是年,明太祖命中书省、户部制定文武官员的 俸禄标准,规定:“正一品九百石,从一品七百五十石,..正 九品六十石,从九品五十石 。省、部、府、县、卫、所、台宪诸司 官验数月支 。” 作为俸禄制度的补充,明初沿用历代做法, “听武臣垦荒为业,文吏悉授职田” 。洪武十三年,重定内外 文武官岁给禄米、禄钞之制,“制赐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俸 之数 。公、侯、省、府、台、部、都司内外卫官七百六十人,凡田 四千六百八十八顷九十三亩,岁人米二十六万七千七百八十 石” 。0明太祖在给户部的敕书中指出:“稽古建官,略知等第, 其依品级次第.. 朕观古今之无品也,则以禄为式,是尚质 量也,惟魏之定品是尚文也 。其与文质之道,虽华朴之有殊 亦模范之可径,守之不紊,履之不烦 。今之任官烦资,食禄法 品,勒石昭示,命户曹司之,毋紊轻重之条,依期而给与之,斯 之公良哉,故兹制谕 。”④这一年,明太祖普遍增加了俸米岁 额,从五石到二百石不等 。同时,因“大明宝钞”的发行按官 品增加了禄钞这一项目,所增加的禄钞从3O贯到300贯不 等:正一品至从四品均300贯;正从五品150贯;正从六品90 贯;正从七品60贯;正从八品45贯;正从九品3O贯 。史载: “洪武时,钞一贯,抵米一石 。”⑤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和经济 实力的不断增强,明政府有条件改善官员的待遇,增俸的范 围开始扩大,幅度也大为提高 。综合洪武时期来讲,此次官 俸定制应是官员生活较为宽裕的一个时期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乃是在洪武二十五年 。先是 对公、侯、伯的俸给制度进行改革,“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 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⑥,废除了明初“勋戚皆赐 官田以代常禄”⑦之制;其次,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 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规定:“正一品月 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 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 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 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而止 。” 这次俸禄改制与洪武十三年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9卷 相比 。正一品增加44石,正从八品和正九品分别增加1~3 石,其余则大多减少了俸禄,多的减至188石,少则2石不等 。显然,这一次改制大大降低了官俸的基本标准,进一步缩小 了品级岁俸的差距 。此后历代相沿,“自后为永制” 。二、明代俸禄制的类别及其演变 明代俸禄类别繁多,在各朝有较大的差异,大体分为本 色和折色两大类 。在具体发放过程中,呈现出十分繁杂的特 点,尤其是俸禄的折支是一种严重的变相降俸 。明代最常见 的折支有米折钞、米折物、米折银等几种形式 。下面分述之: 1.米折钞 。洪武七年(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第二年印 制“大明宝钞”,通行民间 。但由于宝钞的发行不设钞本,发 行额没有限制,且又易于伪造,致使“大明宝钞”迅速贬值,形 2 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同废纸;通货膨胀直接冲击了明代正常的俸禄体系,折钞与 减俸无异 。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史载:“洪武时,官俸全给米,问 以钱钞兼给,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 。” 洪武九年二月令: “文武官吏俸、军士月粮,自九月为始,以米、麦、钞兼给之 。其陕西、山西、北平给米十之五;湖广、浙江、河南、山东、江 西、福建、两广、四川及苏、松、湖、常等府给米十之七 。其悉 以钱钞准之 。储麦多者,则又于米麦兼给 。每钱一千,钞一 贯,抵米一石;麦减米价十之一” 。洪武十八年十二月,“定钞 二贯五百文代米一石,充禄赐” 。至洪武二十二年九月,乃 “命庄浪、河州、洮州、泯州、西宁、凉州、宁夏、临洮八卫官吏 月俸,每石折钞二贯五百文” 。总体而言,明太祖时期,米折 钞制仅是局部施行,且折支比例无常 。折钞全面施行则是从明成祖统治时期开始的 。其定例 如下:“在京文武官一品、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品、四 品米钞中半兼支;五品、六品六分米四分钞,七品、八品八分 米,二分钞 。每新钞二锭折米一石 。该各衙门按月自赴该库 关支 。” 至于折钞的具体数额在各朝略有异:永乐时,每米一 石钞十贯;洪熙时,每米一石给钞二十五贯,在洪熙元年颁布 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