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唐代中叶 , 即金乔觉渡海来华前后 , 中国僧人与茶结缘是极普遍的现象 。 中国人 , 从饮茶到品茶差不多是在寺院完成的 , , 我国茶圣之称的陆羽 , 自幼长在寺院 , 好茶的竞陵龙盖寺智积师就带陆羽采茶、煮茶 , 学习禅学 , 研习佛经 , 后在湖州乌程杼山好善寺皎大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茶经》;中禅宗史上有名“赵州和尚郝从谂 , 幼年出家 , 后参谒南泉普愿禅师 , 学到南宗禅的奇峭 , 凭借自己的悟性更加发展 。 大部时间住河北m音院 , 弘扬佛法 , 人称“赵州古佛” , 其法语“吃茶去”名扬四海 。 “吃茶去” , 实际上是则禅林法语 。 遇茶吃茶 , 遇饭吃饭 , 平常自然 。 这是参禅的第一步 。
饮茶与悟道有着可了悟而不可言传的性质 , 所谓“佛法们平常 , 莫作奇特想 , 若想悟道 , 当不假外力 , 全凭自家 , 忽地心花开发 , 便打通一片新天地 。 即达到物我两忘的终极境 , 这便心灵的、自由 , 自然之美便是禅意 。 ”从赵州和尚“吃茶去”公案来来看 , 争 , 这位高僧禅茶已到了极高的境界 , 一时风靡中华 。 “禅茶一味”如果追索开去 , 还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甘露禅师吴理真于四川蒙山亲自种茶: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单道开在河北昭德寺饮茶防睡 , 念诵经文 。 这两位禅师对茶都有研究 , 许多名茶渊出其手 。
唐代大诗人李白不仅为荆州玉泉寺茶题诗 , 而且为荆州茶命名为“仙人掌” , 遂使其成名茶 。 列举上述事例 , 旨在说明 , 处在唐中叶来华的金乔觉 , 卓锡九华植茶、制茶、品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正因为金僧禅农兼修 , 使水稻、茶叶在九华山得以发展 , 不仅普通百姓受益 , 还受到了官府的表彰和支持 。 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中有这样的表述:“建中初 , 张公岩(时任池州太守)典是邦 , 仰师高风 , 施舍甚厚 , 因移旧额 , 奏置寺焉” 。 正是郡守支持 , 九华山佛茶得到发展 , 佛教得以光大 。
【九华佛茶与金地藏的渊源】金乔觉不仅禅农兼修 , 还奋力研读佛经 , 儒学 。 同诗人交往 。 后据学者考据 , 金僧并请江南诗人俞荡抄写禅林四部经即《华严经》、《宝积经》、《涅槃经》和《槃若经》 。 可见金乔觉是同诗人有来往的 。 大诗人自居易一生写茶诗六十多 , .常出游寺院 , 与四川僧韬光一起出游游 , 品茗吟诗 , 酬答唱和 , 结为诗友 , 又为茶友 。 正是诗人常出没寺院 , “禅茶一味”变成禅、茶、诗一味莹金地藏正是一位集禅宗大师 , 茶叶大师 , 诗人的圣僧 。
但由于禅宗以“教外别传 , 不立文字 , 直指人心 , 见性见佛”为宗旨 。 故信仰禅宗并身体力的金僧 , 在地藏菩萨“众生渡尽 , 方证菩提;地狱未空 , 誓不成佛”的藏精神的感召下 , 为民众造福 , 留痕迹 。 这是九华山所存金僧茶叶信史、诗文、佛学著作极少的原因 。 但金僧却留下了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二百里的满目青山、富有传奇色彩的九华佛茶 , 所有这些 , 是无字的金地藏全书 。
推荐阅读
- 九华佛茶的工艺流程
- 九华佛茶产自哪里?有什么发展历史?
- 九华佛茶属于什么茶?
- 日本铁壶的起源:铁壶的起源与历史你知道多少?
- 日本铁壶堂口与流派:日本铁壶有哪些名家流派
- 铁壶与煎茶文化:煎茶文化的发展对铁壶的影响
- 日本铁壶知多少?浅析日本铁壶的文化与传承
- 红茶与性
-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提高免疫力还美容
- 黄金猎犬叼毛巾邀功,黄金猎犬与8只鸟1只仓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