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送别 宋代:苏轼,所属类型:离别,抒怀,愿望
天台旧路 。应恨刘郎来又去 。别酒频倾 。忍听阳关第四声 。
刘郎未老 。怀恋仙乡重得到 。只阳因循 。不见如今劝酒人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刘晨、阮肇两个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 。遗恨刘晨归来又离去啊 。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 。不忍听《阳关曲》的第四声 。
刘晨没有变老 。再次来到仙境,实是万幸万幸 。只怕你在仙乡因循不离开,再也不能见到这次宴会上向你敬酒的人 。
注释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
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山)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 。主峰华顶海拔1133米 。道教曾以天台为南岳衡山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 。旧路:汉刘晨、阮肇两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回到人间,再入仙境,比喻东坡曾在36岁时走进仕途,通判杭州,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称走“旧路” 。
刘郎:东汉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后刘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 。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 。应恨:实为反语,名为遗恨,实是一种留恋心情 。
阳关第四声:此曲成为历代送行饯别的传统音乐 。
仙乡:原指刘晨、阮肇天台山仙境,这里借喻官场 。
赏析 上片,写词人再次来杭复又离去,在饯行席上产生的依依难舍的心情 。第一、二句交代行踪,表白恋情 。“旧路”表明东坡重来杭州,“刘郎”词人自指,引刘晨、阮肇人天台山采药遇仙而隔世的故事,表明人世沧桑,时事速变 。不说词人再来杭州,已是踪迹渺然,而只说刘郎来又去成为“应恨” 。“来又去”,包涵着词人黄州生活之后的仙道缥缈的生活色彩 。“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写饯行席上的盛情,酒一杯一杯地倾倒,忍听着别后那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音 。字里行间,饱含着词人对杭州的眷恋,对西边的京城朝廷生活的厌倦之情 。
下片,承上一转,进一层渲染“怀恋”杭州“仙乡”般的生活能否重新获得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写词人第二次来杭州,“仙乡”重现,发现自己青春“未老”的喜悦心情 。“重得到”的是词人特别值得“怀恋”的“仙乡”道佛生活 。在他经历黄州的大劫之后,再次来到杭州,实是万幸万幸 。最后两句 。写词人仍心有余悸:怕只怕朝廷“因循”旧路,诬陷忠良,我东坡这次别离杭州,不知能不能“前度刘郎今又来”,能不能再度见到“劝酒人” 。然而历史是无情的,真的应验了 。东坡自此以后再没有到过杭州了:“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昔年春 。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
推荐阅读
- 减字木兰花其一舟溯湟江,风雨凄戾,交旧存没之感,纷有所触。辄缀短韵,适踵八哀,非事铨择也原文、作者
- 林钟商 木兰花原文、作者
- 和董令升正月五日会客 减字木兰花原文、作者
- 重泊垂虹 木兰花慢原文、作者
- 次韵家室送别原文、作者
- 送别覃孝廉原文、作者
- 公弼侄初授官,以此劝酒 减字木兰花原文、作者
- 淮上与友人别
- 《渡荆门送别》翻译及赏析
- 上饶送别戴丈帅初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