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的种类

蒙古族敖包种类繁多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成年人崇拜的敖包,专供男人祭祀的敖包,专供女人祭祀的敖包;地区性集会的盟级敖包(楚古拉干敖包),旗级敖包(和硕敖包),苏木级敖包(苏木敖包);归一屯所有或归数屯所有乃至归一家私有的敖包,等等 。从敖包的组成数目上看,有的是单独的一个敖包,有的则是敖包群 。敖包的形式,大体一样,即在土堆圆坛上堆积石头为台,台基上分成大、中、小3层,重叠呈圆锥体,约10余丈,形似烽火台,遥远望之又如尖塔,直插云霄 。敖包数目不等,有的是单独1个,有的成群,7个并列,中间大的为主体,两旁各陪3个;有的1个大敖包居中,东、西、南`北各陪衬3个小敖包,成为13个小敖包群 。
布基鄂博这类敖包,包括山岗敖包、道路敖包、隘口敖包、滩中敖包、崖畔敖包等等 。《大清会事例·理藩院·疆理》记曰: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河为标识,则垒石为包,曰鄂博 。今称敖包 。蒙古的祖先,素来就是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的游牧民族,生活在辽阔无际的草原、沙漠、戈壁、丘陵中 。为了生活和生产的方便,便在山顶、水边、路旁等一切显眼的地方,垒起各种各样的石堆作为方向的标志,以便寻找和呼唤 。这对畜牧、狩猎、军事无疑具有很大的作用 。起初并不一定是疆界的标志,后来也不是所有的敖包都作了界碑 。不过因为它们都是作为标志建立的,如果位于边界一带,便很自然地成为两个苏木、两个旗、两个盟、甚至两国的分界线 。
【敖包的种类】清代蒙古人松筠的诗萨布(蒙语边界的意思)基鄂博,酌规以平治,就是很好的概括 。在《绥远通志稿》上,就记载着土默特旗有官祭敖包之俗:官鄂博多在本旗边境与他旗分界之山巅或原隰诸处,昔为本旗之最大祀典 。届时旗里的行政长官都要参加,名为祭祀,实寓有巡视所部与勘正疆界之意 。在鄂尔多斯也有类似的风俗,在《成吉思汗祭奠》一书中,就记着祭礼在七眼井南岗的两个敖包上进行以后,杭锦、鄂托克两旗的王爷要朝北走去,划出两旗的边界线 。清朝晚期以后,甚至出现了专为确定边界而建立敖包的情况 。比如乌审旗的德力格尔敖包,就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哈日梅林为了阻止王爷放地,专门建立在内蒙古和陕西边界上的 。

敖包的种类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