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怎么解释“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怎么解释“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文章插图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则不复也”见《论语?述而》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怎么解释“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文章插图
隅:角落 。这两句大意是:教给他东方 , 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 , 便不再教他了 。
这是孔子自述其教学方法的名言 。孔子主张启发式教育 , 认为受教育者先有求知的动机 , 然后去启发他 , 教育效果会好得多 。他以举隅为例阐述这一教育原则:学生不能举一反三 , 说明启发式教育方法还没有奏效 , 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还没有真正理解 , 因此便不能急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 。孔子所阐述的原则是极为深刻的 ,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此句所作的比喻 , 被人改造成为“举一反三”的成语 , 应用在我们日常的用语中 。
子曰:“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则不复也 。”编辑本段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教给他了方法他却不能举一反三 , 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评析: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 , 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 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 。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 , 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做到这一点 , 就必须坚持一个原 。
隅:一角 , 局部 。三:多 。反:类推 。老师举出一件事 , 而学生不会类推出多
件事 , 就不必再重复讲下去了 。指学习 贵在触类旁通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子 曰:‘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 , 则不复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