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壶十里香茶是怎么诞生的吗?

春风 , 吹翻了大自然的染缸 , 将斑斓的颜色涂抹在了大地之上 。 春天不仅是天赋秉异的“画家” , 更是洒下希望的“理想家” , 在春雨的滋润下 , 在春阳的温润下 , 十里香茶的嫩芽已窜上了枝头 , 采春茶的时节已经到来 。
十里香茶古时称为十里贡茶 , 因曾为贡品茶而得名 , 属高香型茶中小叶种类型 , 原产于昆明东郊金马镇十里铺、归化寺、两面寺一带 , 是昆明地区独特的茶种 。 十里香茶历史悠久 , 早在公元七世纪唐代就有栽培 , 盛于明清 , 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 历史上十里香茶声誉极高 , 曾被誉为“高香茶王” 。 清末的反清战乱中 , 昆明十里香茶遭到了严重的损毁 , 十里香茶几乎灭绝 。 1956年开始 ,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教授张芳赐展开了对十里香茶的保种、选育研究工作 。 直到2008年张芳赐教授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建立了百亩十里香茶保护基地 , 十里香茶终得有效保护 。
采摘过程是茶叶制作的第一道环节 , 而采摘的技巧也是影响茶叶最终品质的重要因素 , 因为叶种的类别 , 十里香茶的采摘技巧和方法需要更加细腻 , 茶叶的第一个味道形成完全由采茶人指尖的力道和摘下的方式来决定 。 因为采摘的部位要求严苛 , 十里香茶的采摘进度相比其他茶种要慢的许多 , 产量也非常有限 , 熟练的采茶工人一天采摘的量也就在几公两左右 , 有限的产量也决定了十里香茶优越的品质和不菲的价值 。
【你知道一壶十里香茶是怎么诞生的吗?】茶树的嫩芽搭载着彝家的竹篓将进入制作程序 , 采摘回的嫩芽铺撒在网筛上摊晒 , 使茶菁水分适度蒸散 , 减少细胞水分含量 , 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的半透性 。 适度摊晒后茶叶就要进行下一道工序:杀青 。
杀青是在这口特制的铁锅中进行 , 出生于云南普洱的制茶师傅王东从小受家族传统制茶工艺的熏陶 , 自己从事制茶工艺已经几十年 , 他继承了家族纯手工制茶的精髓 , 尽管在机械制茶工艺高度普及的今天 , 王东依旧坚持纯手工制作十里香茶 , 手工制茶的技艺精髓汇聚于制茶人的手掌和指尖 , 在温度到达到近三百摄氏度的铁锅中 , 手与茶的交融 , 手与灼热铁锅的分离就在厘毫的掌控中 , 多年的经验保障了手不被铁锅烫伤 。 茶叶杀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杀死青叶中的催化酶 , 使酶失去活性 , 保持叶片绿色 , 借热化学反应 , 消除叶中青臭、苦、涩味 , 转化为具有花香醇味的杀青叶 。 同时使新鲜的茶叶变软 , 保持绿色 , 并失去一部分水分 , 便于揉捻 。 杀青之后茶叶要进行反复的揉捻 , 用手揉捻可以更好的保证每一叶茶叶的细胞壁能够破裂 , 使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 , 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 。
揉捻后的茶叶再次放入铁锅中进行最后的干燥工序 , 干燥往往需要手工操作一个小时左右 , 刚入锅的茶叶含水分还比较多 , 此时需用手揉搓塑型 , 干燥工序的温度控制在80-150摄氏度之间 , 手与茶叶的亲密接触便于控制升降温度的时机 , 这也是炒茶必须以手替代锅铲的原因 。 手在铁锅中翻滚7000次左右 , 茶叶的干燥工序就基本完成 , 此时制茶车间早已被茶香包围 。
水打开了茶叶蕴藏的味道和香气 , 纯手工技艺的精髓以及十里香茶的品质也在这香味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 十里飘香源自指尖 , 好茶味道自然不言而喻 。 追溯上千年 , 我们的祖先便将勤劳和智慧浇注在了茶叶的栽培和制作上 , 时至今日茶文化已在世界范围传播 。
从山野中走来 , 在富有创造性的指尖中 , 绿叶得到了升腾 , 被赋予了茶叶的价值 , 在开水的刺激下 , 茶汤走进了人类文明的文化圈 , 一壶茶 , 不仅仅包含了自身的味道和清香 , 还蕴含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沉淀、一种品位、一门艺术 , 从制茶到品茶 , 一壶茶还展示着一个民族的气度和对于生活的态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