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瑕疵的界定和成因

首先 , 为什么要研究瑕疵的界定及其成因?
在紫砂壶的选购过程中 , 通常会有形形色色的问题 。 除了品相完整的精品紫砂壶 , 还有许许多多有着微瑕和次品的紫砂壶流入了市场 。 许多壶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 , 将瑕疵壶和次品壶卖给各位玩家 。 这就需要各位壶友擦亮自己的眼睛 , 能够正确辨别发现紫砂壶存在的问题 。
另外这也是正确欣赏一把紫砂壶的美以及判断其价值的能力 。 有些朋友可能没意识到紫砂是手工艺品 , 对茶壶的几何对称要求或“完美度”极高:“嘴把看起来有有点歪!”、“我用角尺量了 , 嘴滴把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怎么有个黑点!”
——我们要谨防这种拿工业化标品去衡量手工艺品的陷阱 。
那么下面就来谈一谈茶壶上的“瑕疵”有哪些!
紫砂陶器国家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紫砂陶器》中对于紫砂陶器技术要求 。

具体技术要求中对于紫砂壶口径、斑点(铁质)、胚爆(爆砂)、溶洞(坑洞)、裂纹、疙瘩、磕碰、烟熏、色脏(花泥)都有相当详细的标准 。
例如斑点:小品紫砂壶上小于1或者0限2个以内的为优等品 , 小于1或者0限3个以内的为合格品 。 风釉是花泥的一种表现形式 , 其成因是由于泥料中的可溶和微溶性盐在胚体干燥的时候在表面凝结 , 烧成后形成不同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色差 。
简单来说就是紫砂壶做完以后 , 放置的时间过长 , 导致烧成以后紫砂壶局部变色 , 形成瑕疵 。
风釉颜色一般是黑色 , 或者轻微的时候是一种白白的盐一样的东西 。 因为常出现在被风吹的那面(空气流通量大 , 水分就蒸发得快) , 形成的机理又和釉水相同 , 所以被叫做风釉 。
二、花泥
花泥的成因有多种 , 一般有以下5个原因:
1、泥凳或制壶工具没有清洗干净 , 造成混泥
2、泥料陈腐的时间过长
3、烧成温度偏低和矿料结构问题
4、不均匀喷水
5、明针修坯过程中使力松紧不一
值得说明的是:如果是第一点而造成的花泥 , 比如紫泥混入了绿泥 , 紫砂壶在后期的泡养过程中是无法遮盖的 , 色差永远都在 。 但如果是其他四点造成的花泥 , 情况不严重的话是可以通过后期的泡养 , 遮盖掉色差较小的花泥 。
三、过火和欠火
我们知道每种紫砂泥在不同的窑温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
窑温高一分则色太深 , 减一分则色太浅 。 以标准窑温1150℃为一号表 , 1170℃为二号表 , 每增加或减少10℃紫砂壶颜色就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差异 。
但每种泥料还是会有最适合的温度 , 在这个窑温下 , 烧制出来水色最好 , 手感最佳 , 所以才会有“试片”这个流程 。
而“过火”就是指窑温超过了泥料本身能承受的温度 , 壶体变形 , 表面起泡 , 还会有大量的铁质结晶 。 甚至在一定高温状态下 , 还会出现针眼、气泡的物理现象 。
同理“欠火”是指泥料没有“吃”到应有的温度 , 壶表看起来颜色偏浅 , 声音也有沉闷之感 , 胎质较为疏松 , 没有完全烧结 。
欠火的紫砂壶一般是不怎么会流入市场 , 通常会进行二次烧制 , 除非是价格及其低廉的机车壶 , 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往往就顾不得了 。
值得说明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制壶工艺师认为 , 紫砂壶是不应该烧制到位 。 就好比牛排 , 讲究七成熟是最好的 , 初看可能颜色会差一点 , 但通过日积月累的泡养 , 最后养出来的紫砂壶水色反而要更好看 。
四、金戒指
金戒指是指壶嘴、壶把与壶身的连接处会有不自然的横向内凹 。 这属于严重质量问题 , 有内凹线的紫砂壶属于次品 , 是不应该拿出来售卖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