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不明觉厉什么意思 不明觉厉是古典成语吗

从“不明觉厉”看从古至今有趣的成语!
近日看到一个词叫 “不明觉厉”,本以为是古代成语,单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其意思,于是在网上问了下度娘,得到的解释如下:
“虽不明,但觉厉”,即“不明觉厉”,网络用语,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
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猛然看到这样的解释,瞬间有一些凌乱,原本以为成语的造词只可能发生文言盛行的古代,近现代偶有 。
然而在白话文已经绝对普及的今天,还能出现类似成语的词实在令人有点儿小惊,不过细细品来,这词造的还挺有意思 。
甚至还有了拓展的词:“明则不厉”(明白了就不厉害了),看到这儿不咂舌都不行了 。

网络用语不明觉厉什么意思 不明觉厉是古典成语吗

文章插图
成语是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成语的定义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
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
《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收录古今成语24808条,另有《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收释古今成语17934条 。
从成语产生的年代来看,第一个高峰期在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由于列国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 。
【网络用语不明觉厉什么意思 不明觉厉是古典成语吗】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
出现了儒、法、墨、道、纵横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农家等多种学派 。然而,诸子百家的学说即便在现在读来,仍然存在很多深奥晦涩的理论 。
而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了使自己的学说更能为人所接受,获得更大的影响力,需要将这些理论能够浅显的讲述出来,让人能够明白并且认可 。
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用各种寓言和故事来深入浅出的表达出自己学说的主要思想,而这些寓言故事就成为很多成语的出处 。
其中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无疑是其中讲故事的高手,庄子那逍遥飘逸的文章中,有讥笑不顾自身条件 。
机械地模仿别人的成语“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有主张道法自然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有鄙视权力与欲望的“餐腥啄腐” 。
韩非子的文章则冰冷深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着世界中的愚昧与丑陋 。
“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买椟还珠”、“郢书燕说”、“兔死狗烹”、“中饱私囊”这些故事早已深入人心 。
汉代开始,赋文盛行于世,历经数朝而不衰,赋是一种有韵文体,辞藻华丽、朗朗上口,赋中出现的一些词汇后来也变成了大家常用的成语 。
例如:蛾眉皓齿(司马相如《美人赋》)、翩若惊鸿(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曹植《洛神赋》)、沧海一粟(苏轼《前赤壁赋》) 。
如泣如诉(苏轼《前赤壁赋》)、飘飘欲仙(苏轼《前赤壁赋》)、月白风清(苏轼《后赤壁赋》)、风起云涌(苏轼《后赤壁赋》) 。
这些成语并没有什么典故,但短短四字,却描述出了一种一般词语难以言表的美妙意境 。
此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更是将这种类型的成语造词推向了高潮,可以说,在白话文推广之前,文学作品越丰盛的时代,成语产生的数量就越多 。
唐宋明清四代共产生成语4310个,占总数的59.33%,可见一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