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原文、作者( 四 )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 。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 。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 。在春秋季节,
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 。《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 。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