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 。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 。“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 。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 。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勾人的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 。”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 。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 。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 。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 。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 。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 。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 。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 。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 。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 。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 。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 。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 。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 。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 。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 。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 。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 。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 。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 。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
推荐阅读
- 感春杂咏八首其五原文、作者
- 知足吟 和崔十八未贫作。原文、作者
- 雨后十首其二原文、作者
- 杨极父挽诗原文、作者
- 写诗寄同难原文、作者
- 病中对梅花一株欣然有作录似西塾孟载季迪两先生一笑原文、作者
-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陶渊明
- 从军诗五首·其三原文、作者
-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原文、作者
- 挽蔡西山先生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