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原文、作者( 二 )


这是一首登临览景而咏史怀古之词 。上片写登蓬莱阁所见壮丽雨景 , 极具变化倏忽之致 。下片怀想西施旧事 , 对此作者流露出同情敬仰之意 。“岁云暮矣”以下 , 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所采取的及时行乐的思想 。全词情调统一于自然与人事的变幻 , 使人产生无常之感 。特别多引用庄子玄妙之句 , 使这一特点显得更为突出 。
点评 “岁云暮矣 , 问何不鼓瑟吹竽?”在词的收尾部分 , 作者首先以设问的语气提出问题:一年将尽了 , 为什么不鼓瑟吹竽欢乐一番呢?《诗经》的《小雅·鹿鸣》:“我有嘉宾 , 鼓瑟吹笙 。”又《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 , 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 , 且以永日 。” 作者引《诗》说出了岁晚当及时行乐的意思 , 接着又以反问的语气作了回答:“君不见、王亭谢馆 , 冷烟寒树啼乌 。”旧时王、谢的亭馆已经荒芜 , 已无可行乐之处了 。东晋时的王、谢与会稽的关系也很密切 , “王亭” , 指王羲之修禊所在的会稽山阴之兰亭;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 , 有别墅 。这些旧迹 , 眼前是只有“冷烟寒树啼乌”点缀其间了 。
从怀念范蠡到怀念王、谢 , 感情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 。怀念范蠡抒发了报国雪耻的积极思想;怀念王、谢不仅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 而且明显地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情绪 。作者面对自然的晴雨变化和历史的巨变 , 所激起的不仅是要效法古人、及时立功的慷慨壮怀 , 同时也有人世匆匆的暮年伤感 。辛弃疾此时已经是六十四岁了 。当作者想到那些曾经威震一方、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无不成为历史陈迹的时候 , 内心充满了人生短暂、功名如浮云流水的悲叹 。这末一韵就意境来说不是仅对王亭谢馆而发 , 而是关涉全篇 , 点明全词要旨 。词人在这些历史人物事迹中寄托的不同感情 , 同他当时思想的矛盾是完全吻合的 。
创作背景 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 , 辛弃疾被重新起用 。据《宝庆会稽续志》 , 为六月十一日到任 , 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即奉召赴临安 , 次年春改知镇江府 , 故知登蓬莱阁之举 , 必在嘉泰三年的下半年 , 另据词中“西风”、“冷烟寒树”等语 , 可断定是作于晚秋 。
作者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原文、作者】辛弃疾(1140-1207) , 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 , 改字幼安 , 别号稼轩 , 汉族 ,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 , 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 , 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 , 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 , 后被**落职 , 退隐江西带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