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鸡( 二 )


建国前,狼山鸡虽已驰名中外,但国内无专场进行选育工作,不过由于产地比较偏僻,交通也不便,该鸡在群众中仍然大量饲养并得到保存 。
1952年,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首先对狼山 鸡进行了原产地的品种调查和导入杂交试验 。1959年,江苏省农林厅和南通市农林局分别在如东和南通建场进行狼山鸡的选育工作 。20年来,两场的规模和种鸡的质量均有所发展和提高,每年推广种蛋、种雏30~40万只,除本省外,黑龙江、新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引种饲养,对保存、选育和推广地方良种起了很大的作用 。
三、形态特征
狼山鸡体格健壮,头昂尾翘,具有典型的U字形特征,羽毛紧密、美观,行动灵活 。按羽色可分黑、白、黄三种 。狼三黑鸡单冠直立,有5~6个冠齿 。耳垂和肉髯均为鲜红色 。身披虹彩,以黄色和黄浑者居多,少数褐色 。喙黑褐色,尖端颜色较淡 。全身毛黑色,紧贴身上,并有绿色光泽 。胫、趾部均呈黑色,皮肤为白色 。初生雏头部黑白毛,俗称大花脸,背部为黑色绒羽,腹、翼尖部及下腭等处绒羽为淡黄色,是狼山黑鸡有别于其他黑色鸡种之处 。白色狼山鸡雏鸡羽毛为灰白色,成鸡羽毛洁白 。狼山黄鸡以嘴、脚、羽毛三黄为主要特征,大小适中,肉味鲜美,俗称如东草三黄 。
四、品种形成
原产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北部,东临黄海,土地多系逐年将海滩围垦而成,农家历来居住分散,多是单家独户星罗棋布于大田之中,连同周围的农田构成一个小农经济的单元,宅旁四周多植竹林或丛生芦苇,鸡群可充分觅食到动物性饲料和青绿饲料;当地海产丰富,贝壳俯拾皆是,鸡只所需矿物质饲料也不匮乏;加上产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河港交叉,排灌良好,农作物产量较高,群众素有用玉米、大麦、稻谷补饲鸡群的习惯 。上述条件为鸡种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养鸡是当地农家主要副业,养鸡数量较多,因此,每户农家自行繁育而很少混杂 。当地乡俗对选种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对纯黑羽毛的选择就是因农家忌讳红羽为火灾的征兆,而视纯黑为吉祥,渔民出海祭祀时也要求用纯黑的大公鸡,这就促使大家淘汰杂羽鸡,专选纯羽大鸡 。?由于狼山鸡体态优美,羽毛纯黑且富有灿烂的光泽而为人们所喜爱,故早在一百多年前已被列为国际标准品种而闻名世界 。
五、体型外貌
狼山鸡是著名蛋肉兼用型鸡种之一 。以产蛋多、蛋体大,体肥健壮、肉质鲜美而著称 。狼山鸡,体似马鞍,尤其公鸡,头昂尾翘,气宇轩昂,可谓风度不凡 。外貌特征?体格健壮,头昂尾翘,背部较凹,羽毛紧密,行动灵活 。建国初期调查时,按体型可分为重型与轻型两种,前者多产于马塘、岔河,公鸡体重为4.0~4.5kg,母鸡为3.0~3.5kg;后者以拼茶为多,公鸡体重为3.0~3.5kg,母鸡为2.0kg左右 。按羽毛颜色可分为纯黑、黄色和白色三种,其中黑鸡最多,黄鸡次之,白鸡最少,而杂毛鸡甚为少见 。每种颜色按头部羽冠和胫趾部羽毛的有无分为光头光脚、光头毛脚、凤头毛脚和凤头光脚四个类型 。黑色的称之为“狼山黑”,羽毛黑而发绿、发蓝,熠熠生辉,色彩绚丽 。“狼山黑”中有一品种头冠后有一蓬毛,又称作“狼山凤”,如东人称之为“蓬头鸡” 。白色的叫“狼山白”,“狼山白”数量极少,其羽毛洁白无瑕,配以鲜红的鸡冠,红白分明,赏心悦目 。如东县狼山鸡种鸡场建立之初,曾对上述各类型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最后以体型中等的黑色光头光脚型作为选留对象,南通市狼山鸡种鸡场一开始就以光头光脚型建立基础群,因此,两场鸡群的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狼山鸡头部短圆细致,群众称为蛇头大眼,单冠,冠齿5~6个 。脸部、耳叶及肉垂均呈鲜红色 。眼的虹彩以黄色为主,间混有黄褐色 。喙黑褐色,尖端稍淡 。胫黑色,较细长 。羽毛紧贴躯体,当年育成的新鸡富有黑绿色的光泽 。成年黑色狼山鸡多呈纯黑,有时第9~10根主翼羽呈白色,但刚出壳的雏鸡,额部、腹及翼尖等处均呈淡黄色,一直到中雏换羽后才全部变成黑色,这与其他黑色鸡种显然不同 。狼山鸡的皮肤呈白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