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作者( 五 )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 , 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 , 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 , 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 , 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
“春且住”三句 , 由于怕春去 , 他对它招手 , 对它呼喊:春啊 , 你停下脚步 , 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 。想召唤它归来 , 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 , 遮断了春的归路 , 春是回不来了 。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 。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 , 有话难以说出口来 。
“算只有”三句 , 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 , 它为了留春 , 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 , 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 , 来比拟自己的失意 。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 , 说明“蛾眉见妒” , 自古就有先例 。陈皇后之被**冷宫——长门宫 , 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 。她后来拿出黄金 , 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 , 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 。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 , 仍属渺茫 。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 , 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 , 包含着高兴的意思 。“君” , 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 。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 , 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 , 在兵乱中 , 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 。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 , 后来被废黜为庶人 , 终于** 。“皆尘土” , 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 。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 , 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 , 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 , 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 。闲愁 , 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 。危栏 , 是高处的栏杆 。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 , 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 , 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 , 远远望去 , 是一片迷蒙 。这样的暮景 , 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 , 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 , 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 。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 。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 。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 , 但更重要的 , 是他以含蓄的笔墨 , 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 。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 。春意阑珊 , 实兼指国家大事 , 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 , 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 。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 , 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 , 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 。他写“风雨” , 写“落红” , 写“草迷归路” , ……读者不妨运用联想 , 这“风雨” , 难道不是象征金军的进犯么?这“落红” , 难道不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 , 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么?“草迷归路” , 难道不是象征奸佞当权 , 蔽塞贤路 , 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 , 不能发挥其所长 , 起抗战救国的作用么?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 。蜘蛛是微小的动物 , 它为了要挽留春光 , 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 。在“画檐蛛网”句上 , 加“算只有殷勤”一句 , 意义更加突出 。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 , 像画好后 , 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 , 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 。(《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图裴楷象 , 颊上加三毛 , 观者觉神明殊胜” 。)“算只有殷勤”一句 , 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 。尤其是“殷勤”二字 , 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 。这两句还说明 , 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 , 无奈官小权小 , 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