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作者( 四 )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 , 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 。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 , 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 。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 。这是词中的重点 。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 , 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 , 屡遭谗毁 , 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 。“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 , 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 , 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 , 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 , 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 。一是通过比兴手法 , 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 。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 。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 , 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斗争 。第三是缠绵曲折 , 沉郁顿挫 , 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 。表面看 , 这首词写得“婉约” , 实际上却极哀怨 , 极沉痛 , 写得沉郁悲壮 , 曲折尽致 。
赏析二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 , 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1162年渡淮水来归南宋 , 十七年中 , 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 , 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 , 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 , 使他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任所转来转去 , 大材小用 。这一次 , 又把他从湖北漕运副使任上调到湖南继续当漕运副使 。漕运副使是掌管粮运的官职 , 对辛弃疾来说 , 作这种官当然不能施展他的大志和抱负 。何况如今又把他从湖北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后方去 , 更加使他失望 。这次调动任职 , 使辛弃疾意识到:这是南宋朝廷不让抗战派抬头的一种表示 。不让抗战派抬头 , 关系到辛弃疾个人 , 事情尚小;关系到国家民族 , 那问题就大了 。当时女真统治者的军队屡次南下犯境 , 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采取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 。他们不仅忘了“徽钦之辱” , 而且忍心把中原沦陷区广大人民长期置于女真族统治之下 , 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收复山河的大计 , 已为纳金币、送礼物的投降政策所代替 。辛弃疾目睹这种状况 , 满怀悲愤 。他空有收复河山的壮志 , 而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 。所以这次调离湖北 , 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 , 他写了这首《摸鱼儿》词 , 抒发他胸中的郁闷和愤慨 。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 , 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 , 自己在**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 , 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
以下对这首词作简单的解释: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 , 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 。而是另有所指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