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那不是金字塔,那叫封土墓穴都在地表以下,但通常下葬后并不是再把土填平成跟地表一样平,而是高出地面堆出一个土丘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个土丘就叫做坟头 。对于帝王,由于这个土丘往往很大,而且很气派,为表示出帝王的身份,专称为封土 。封土,既俗称的坟头《礼记·檀弓》上说:"土之高者曰坟,葬而无坟谓之墓 。"在墓穴的上面培土垒坟、种树,大约是从周代的春秋前后开始的,据《史记》、《汉书》、《水经注》等文献记载,东周以前的墓葬是没有封土的 。古人自从迷信灵魂以后,凡事都要先向祖先祈祷,在庙堂祷告总不如直接到墓前祷告好,为了更方便的辨认出祖先墓穴的位置,他们就在墓穴的上面垒坟或种树为标志 。《礼记》上有一段孔子寻找父母之墓的故事,说明了垒坟和种树的作用 。孔子是春秋时人,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 。孔子成人后,想去祭祀父亲时,却找不到墓地,后来经过许多老人的回忆,费尽工夫才找到了 。孔子是一个很"重礼"的人,他认为子孙祭祀祖宗是必要的礼节 。为了经常方便的前来祭祀、悼念祖先,于是他就在父亲的墓上培土垒坟作为标志 。孔子说:"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于是封之,崇四尺 。"在墓穴的上面垒坟可能在孔子以前就有了,但引用这段故事作为封土的起源,还是比较合理的 。在墓穴的表面垒坟种树,开始是为了辩识墓穴的位置,方便祭祀,但后来就变成了显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 。《周礼》记载:"以爵为封丘之度,与其树数 。"就是说,按照官位的等级来定坟头的大小高度和种植树木的种类、数量 。《白虎通·崩薨》明白地说明了封土的高度和植树的种类:"天子坟高三仞(周代一仞为八尺;西汉为七尺;东汉为五尺六寸),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一种落叶乔木,又叫灯笼树);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扬柳 。"虽然如此,敢于奢侈逾制者也大有人在,如东汉明帝时,桑民枞阳侯因坟冢"过制"就被处以"髡削"(剃光头)之刑 。随着墓葬封土的普及与发展,封土堆逐渐变的高大起来,形状好似山丘,因此墓葬的名称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前,各类墓葬统称为"墓",到了战国时出现了"陵"、"冢"、"坟""丘"等多种名称 。"陵"的原意是高大的土山,这时用作了帝王墓葬的专用词,"冢"和"丘"也都指高起如山的土堆,《方言》说:"冢,秦晋之间谓之坟 。"《周记·冢宰》说:"山顶曰冢 。"用"丘"来作墓葬名称的有如春秋时吴国国君阖闾的虎丘,战国时赵武灵王的灵丘,楚昭王的昭丘 。历史上最早将坟墓称"陵"的是战国时七雄之一的赵国国君赵绁(公元前349-326年) 。《史记·赵世家》记载:"肃侯(赵绁)十五年(公元前339年)起寿陵 。"折叠封土三种形式(1)垒土为陵 。是早期帝王陵墓封土的一种,叫做方上,就是在帝王的墓穴之上用层夯筑,使它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就像倒扣着的一个斗,因为它的上部是方形平顶,没有尖部,所以叫"方上",也称"覆斗" 。如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就是迄今为止封土最大的一座垒土陵墓,它高115米,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顶部东西长24米,南北长10米,看上去象一座小山,它的形式就是方上 。汉代帝王陵墓的封土也都是方上形式,现在在陕西西安附近还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方上帝王坟头 。汉代封土的等级不仅表现在封土的高低大小上,同时还表现在封土的形状上 。皇帝的陵墓封土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覆斗式 。高级贵族和大官僚的封土多呈正方形 。封土以方形为贵 。(2)以山为陵 。它是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的坟头 。秦始皇陵是用了38年的时间建造的,动用劳动力最多时达70万人,当时,秦国人口有2千万人,劳动力只有400万,这就是说,有六分之一的劳动力每年要从事建陵工作 。象秦始皇陵这样大的封土(秦始皇陵的封土体积达11241375立方米),用工之多(仅土方工程就用了170130000多万个工日),工程之大,不是一般的帝王所能办到的,而且高土垒筑也不安全,容易被盗掘,于是就出现了以山为陵的形式,如唐代帝王陵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这种形式,安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选择了长安西北礼泉县海拔1188米的九嵕山为坟,凿山建造 。据说这一葬法是长孙皇后提出的,她在临终前对李世民说:"为了节俭,要薄葬,请因山而葬,勿需起坟" 。这实际上是李世民自己的主张,借长孙皇后之名提出的,她在为长孙皇后撰写的碑文上说:"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贼盗息心,存没无累" 。说是如此,实际上李世民并非薄葬,而是非常的厚葬 。以山为陵,不过是利用人工难以造成的山岳雄伟的气势,以体现帝王气魄宏大,而且还可以达到防止盗掘的目的 。以唐代帝王以山为陵的方式来看,唐代帝王陵墓的雄伟气势,连秦始皇硕大的封土也难相比 。至于防止盗掘,唐太宗的昭陵却没有能逃过,唐亡时被军阀温韬所掘 。而高宗武后合葬的乾陵至今没有开掘过,这与山石坚固、巨石铅水封固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实,这种以山为陵的方式,也不是从唐代开始的,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如陕西西安白鹿原上西汉文帝刘恒的霸陵、河北保定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等,就是开山凿洞建成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只不过没有唐代帝王的雄伟宏大罢了 。(3)宝成宝顶 。自秦汉时期帝王陵盛行的方上形封土,一直延续到宋代 。但是经过唐代的以山为陵后,帝王们对方上和以山为陵的形式有所触动,因为方上形土丘的尖棱很容易被雨刷风蚀,成为圆钝,山形也很难如方形 。因此在唐末五代时期不少的帝王陵封土出现了园形(即馒头形) 。如南京五代时南唐李升、李景两个帝王的钦陵和顺陵,四川成都前蜀王王建的永陵,都采用了园形封土 。王建墓为了保护封土的流失,在封土的脚下还砌筑了条石基础,这种形式在以后的一般墓葬坟头上也被广泛采用 。北宋时的帝王陵墓虽然又恢复了秦汉旧制的方上坟头(宋时称陵台),但是规模已经小的多了,并且发展为重层方上的形式,如山东曲阜宋代建筑的少昊陵全部是用石板砌成的方上形式,与埃及的金字塔如同一辙,可谓巧合 。到了元代,却又回到了远古时期墓而不坟的古制上去了,地面上没有任何封土标志,直到现在,元代帝王陵墓只知记载在起辇谷,确切位置至今没有找到 。从明清时期起,帝王陵的封土完全改变了方上之制,两个朝代30多个皇帝和上百个后妃的封土都采用了宝城、宝顶的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在墓穴上面砌筑一个高大的砖城,然后在砖城内填土,使土高出城墙形成一个圆顶,在城墙上面设置垛口和女墙,宛如一座小城,这种城墙就叫作"宝城",高出城墙的圆顶叫作"宝顶" 。宝城的形式有圆形和长圆形两种,明朝帝王陵一般为圆形,清朝帝王陵多采用长圆形 。在宝城的前面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一个方形明楼,叫做"方城明楼",楼内竖立着死者的谥号碑,方城明楼是和宝城、宝顶一起联体建筑的 。这种宝城、宝顶和方城明楼构成的坟头,在建筑构造上比以前的方上复杂多了,它不仅突出了陵墓的庄严气氛,也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明清时期的陵墓封土算是达到了高峰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 起鸡皮疙瘩的意思
- 维纳斯被称为什么女神 维纳斯被称女神的原因
- 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为何要给压岁钱
- 天猫国际进口超市为什么这么便宜?是正品吗?
- 梦到鸡下蛋 为什么梦到鸡下蛋
- 无惨为什么要找祢豆子
- 为什么秋天的熊特别贪吃 秋天的熊特别贪吃的原因
- 秦朝能够统一全国文字,为什么没能统一全国语言
- 为什么电视不能投屏 电视不能投屏的原因
- 为什么用糖换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