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莫干山原文、作者( 二 )


莫干山与杭州城的空间直距近百里,以路程计,当不止此数,行车决非片刻能到 。但诗的艺术时空,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晋陆机《文赋》) 。如果说“回首”句是以急速变化的空间景象表现飞逝而去的时间意象的话,那么结尾两句则是采用时空变形的艺术手段,化时辰为瞬间,缩百里为咫尺,写出独特的审美感受 。
“四十八盘”显示的是峰回路转、弯曲盘旋的空间意象,“才走过”却有着急遽发展的时间节奏 。上一句的那个“入”字表现为一个过程,“入莽苍”当在车离山道之后 。而“回首”则是一路不断地向后瞻望,全神贯注地目送“峰峦”远去 。待到山色终于融入一片苍莽之中,这时转过脸来,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轿车已履平地,这便是“才走过”云云的心理依据 。从山上到山下,诗人感觉到的只是顷刻间的一驰而过,于是原有的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 。作者的《七律·登庐山》的开头两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在展现雄伟壮阔的空间景象的同时,着一时间速率极快的“跃”字,一下子将庐山上下的空间距离缩小,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豪情 。“四十八盘才走过”的“走”字,是飞奔之意,与“跃”字有相同的艺术功能,又和下一句的“风驰”同义 。而结尾句如果没有“风驰”二字过渡,就会使人产生莫干山下即“钱塘”的错觉 。其实“四十八盘”只是归程的一小段,离杭州尚有百里之遥,但作者却以风驰电掣、其疾如飞的车轮转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高速,压缩了出发点与目的地之间巨大的空间距离 。“已”回应上句的“才”,构成两句间的顺承关系 。“又”则点明“到钱塘”并非初次,暗示了由杭州去莫干山,再由莫干山返回杭州的来去行踪,具有极强的概括力 。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风格轻快 。体现在归途人的心情与动作的轻快上 。上汽车的动作“翻身跃入”,体轻敏捷,干净利落,“跃”字传神,显得老当益壮,非常活跃 。在回首山色时,看到的是“入莽苍”,反衬出汽车远离莫干山以及行驶之快,一个“又”字,更加突出车速之快,又表现了作者心情的轻快 。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走过“千里”之程,诗人完全沉浸在轻松快乐之中,显得轻舟的神速 。两者都体现了一个“快”字,表现的是一个“松”的心境 。所不同的是,一个在陆上,一个在水上;一个坐车,一个乘船;一个“回首”,一个“旁观” 。
全诗即景抒情,诗句轻快,语言明白如话,诗趣意兴盎然 。诗人此次游兴极好,心境闲适,以致慨叹时光走得太快了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55年 。是作者游历杭州,驱车回程途中,余兴未尽,乃再口占一绝,抒发轻松愉快的心情 。此诗和《看山》、《五云山》都是写于同一时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