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发起的“夺门之变”为什么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夺门之变,最大的胜利者不是复位的明英宗,而是徐友贞 。在夺门之变中,明英宗冒的政治风险最大,而他不过是被别有用心的徐有贞利用了而已 。公元1457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明英宗朱祁镇在被囚禁了七年之后,又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大起,他从被囚禁的太上皇变成了皇帝,他在徐友贞、石亨发动的“夺门之变”中再一次登上了皇位 。

明英宗发起的“夺门之变”为什么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文章插图
之前,年轻的明英宗率20万大军御驾亲征,抵御北方入侵的瓦剌,结果在太监王振的胡乱指挥之下,20万大军进退失据,在土木堡被瓦剌全歼,明英宗也成了瓦剌的俘虏 。被瓦剌囚禁之后,他的弟弟朱祁钰被立为新的皇帝,明英宗成了太上皇,自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瓦剌将其送回京城,回到京城之后的明英宗被弟弟囚禁在南宫,成了一个囚徒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徐友贞和石亨等人发动政变,从南宫迎来朱祁镇,带领军队攻入宫内,帮助明英宗复辟成功,这次事件被称作“夺门之变” 。
明英宗发起的“夺门之变”为什么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文章插图
然而,重新登上皇位的朱祁镇并不是最大的胜利者,他虽然从被限制自由的囚徒变成重新大权在握的皇帝,但是他付出的成本却很大,在这次政变中他被押上了他的生命和将来的政治生命 。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景泰帝朱祁钰病重,我们看一下如果景泰帝病逝,谁会继承皇位 。
第一条路,当然是立自己的儿子,但是很不幸,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虽然之前被立为太子,但是不久之后去世了,而且朱祁钰之后再也没有生出过儿子,所以这一条行不通 。
第二条路,按照明朝的皇位继承法来,朱元璋给皇位继承确立了明确的法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朱祁钰没有儿子,只能兄终弟及了,那么朱祁钰的父亲朱瞻基健在的儿子还有前皇帝、现任太上皇朱祁镇,但是朱祁钰肯定不希望哥哥继位,因为朱祁镇复位之后肯定会对其反攻倒算,以报被囚禁七年之仇 。
明英宗发起的“夺门之变”为什么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文章插图
第三条路,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等朱祁钰驾崩以后由侄子继位,也是顺理成章的 。而且朱见深之前曾被立为太子,后来朱祁钰为了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
最后一条路,迎立外地藩王入京继位,但是这一条要建立在自己的父亲朱瞻基这一系全部断绝之后,大臣们持反对意见 。
病重的朱祁钰也选择了妥协,种种迹象表明他有意重新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一旦朱见深继位,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就成了真正的太上皇,年仅12岁的朱见深自然无法掌握大权,大权自然会落到朱祁镇的手上,朱祁镇将成为大明的最高统治者 。而在朱见深即将被重新立为太子之前,徐友贞、石亨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准备发动政变,迎立朱祁镇,这样他们就可以以拥立之功而位极人臣 。
在政变当晚,石亨的军队并没有办法攻破宫门,最后还是朱祁镇以太上皇的名义命令守将打开宫门,政变差点失败,一旦失败,朱祁镇恐怕连囚徒太上皇都做不了了 。
而徐友贞虽然是一个三品的左副都御使,但是他在朝廷之中并不受人尊敬,当年瓦剌紧逼北京时,他主张南迁,成了“投降派”的代表人物,被于谦痛斥 。在北京防卫战取得胜利之后,他成了大家耻笑的对象,也不受景泰帝和其他重臣的待见,每次升迁名单呈报景泰帝,景泰帝只要看到他的名字就不会批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