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节奏明快 , 浑成自然 , 如水到渠成 , 不见矫揉造作之迹 。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 。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浅显 , 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学素养 。彭孙遹说得好 , “词以自然为宗 , 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 , 亦率易无味 。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 。……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 , 吹笛到天明’ , 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 。
陈与义词作虽少 , 但却受后世推重 , 而且认为其特点很像苏东坡 。南宋黄升说 , 陈与义“词虽不多 , 语意超绝 , 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 。”(《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清陈廷焯也说 , 陈词如《临江仙》 , “笔意超旷 , 逼近大苏 。”(《白雨斋词话》卷一)陈与义填词时是否有意模仿苏东坡呢?从他的为人 , 诗作可以看出 , 他并不是有意模仿 , 而是感情的自然抒发 。陈与义作诗 , 近法黄(庭坚)、陈(师道) , 远宗杜甫 , 不受苏诗影响 。至于填词 , 乃是他晚岁退居时的遣兴之作 , 他以前既非专业作词 , 所以很不留心当时的词坛风气 , 可见并未受其影响 。譬如 , 自从柳永、周邦彦以来 , 慢词盛行 , 而陈与义却未作过一首慢词;词至北宋末年 , 专门雕饰 , 有矫揉造作之感 , 周邦彦是以“富艳精工”见称 , 贺铸亦复如是 , 而陈与义的词独是疏快自然 , 不假雕饰;可见陈与义填词是独往独来 , 自行其是 , 自然也不会有意学苏(东坡)的 。
不过 , 他既然擅长作诗 , 晚岁填词 , 运以诗法 , 自然也就会不谋而合 , 与苏相近了 。以诗法入词 , 固然可以开拓内容 , 独创新意 , 但是仍必须保持词体本质之美 , 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 , 失去词意 。苏东坡是最先“以诗为词”的 , 但是苏词的佳作 , 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永遇乐》(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声甘州》(有情风**卷潮来)、《虞美人》(乳燕飞华屋)诸作 , 都是“如春花散空 , 不著迹象 , 使柳枝歌之 , 正如天风海涛之曲 , 中多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手批《东坡词》 , 转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评词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
作者 陈与义(1090-1138) , 字去非 , 号简斋 , 汉族 , 其先祖居京兆 , 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 , 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 , 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 , 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 , 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 , 却别具风格 , 尤近于苏东坡 , 语意超绝 , 笔力横空 , 疏朗明快 , 自然浑成 , 著有《简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