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皇兵马俑的资料 兵马俑的资料( 二 )


6、二号坑
一号坑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 , 而二号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 。1976年4—5月间 , 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 , 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 。
1994年3月1日 , 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 , 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 ,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 , 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 。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 , 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 , 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 , 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 , 东西长96米 , 南北宽为84米 , 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 。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 , 但布阵更为复杂 , 兵种更为齐全 , 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 。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 。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 , 战车80余辆 , 青铜兵器数万件 , 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 , 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 , 俑坑坐西面东 , 正门在东边 。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 , 位于俑坑东端 , 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 , 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 。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 , 立、跪起伏轮番射击 , 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
第二个单元 , 位于俑坑的右侧 , 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 , 仅留遗迹) 。每列8乘 , 共有8列 。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 。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 , 中为御手拉马辔 , 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 , 手持长柄兵器 。
第三单元 , 位于中部 , 由19辆战车 , 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 , 共分3列 。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 , 一手牵马缰 , 一手作拉弓状 。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 , 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
第四单元 , 位于军阵左侧 , 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 , 组成长方形骑兵阵 。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 。每匹马前 , 立胡服骑士俑一个 , 右手牵马 , 左手拉弓 。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 , 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 。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 , 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 , 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7、三号坑
三号坑的发现 , 同二号坑一样 , 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 。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 , 1976年5月11日 , 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 , 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 , 根据发现的先后 , 编号为三号坑 。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 , 与二号坑东西相对 , 南距一号坑25米 , 东距二号坑120米 , 面积约为520平方米 , 整体呈凹字形 , 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 , 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 , 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 。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 , 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 。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 , 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 , 颜色比较鲜艳 。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 , 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 , 冲锋陷阵 , 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 , 作战方式的变化 , 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 。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 , 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 。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 , 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 。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 。建筑结构 , 陶俑排列 , 兵器配备 , 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 。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 , 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