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话的出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
原文: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译文: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 。
至今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

请问"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话的出处.

文章插图
1、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鬼雄”的典故出自《九歌·国殇》篇,意谓为国捐躯的战士的魂魄与众不同,他们在群鬼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英雄,与“人杰”属对工稳,且语意翻进一层 。
这两句诗不仅撷取了“子魂魄兮为鬼雄”句的成词,还隐括了屈原歌颂卫国将士牺牲精神的深刻含义,从而增加了本诗的讽谕性 。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亦十分注意对仗 。其中“思项羽”的“思”和“至今”的“今”,对我国人民所熟知的英雄典型项羽充满了赞颂之意 。
“过江东”三个字,这在当时来说,应该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字眼,而作者却大胆地把它写在这首绝句中,并很巧妙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真可谓神来之笔 。
秦末项羽和刘邦争帝,最后败退乌江,他感到原来和自己—道驰骋沙场十年的八千吴中子弟已无一人生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因此宁愿拔剑自刎,也不肯过江去抱愧称王 。
而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位自诩“素以社稷为重”的宋高宗,在“靖康之难”以后,从商邱一直逃到杭州,偏安江左一隅,更加萎靡不振,每年搜刮大量钱财向金人称臣纳贡,早已将自己的父兄和千百万在侵略者铁蹄下痛苦呻吟的中原人民统统都置诸脑后了 。
“知耻近乎勇”,在李清照看来,项羽和赵构相比,一个是江东可去却不愿去,另一个则是不该去而偏去,可耻与可贵的分水岭,委实就在这“去”与“不去”之间 。
2、写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 。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
3、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
(2)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