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族的文化

南印度的卡那迪可音乐、北印度的印度斯坦音乐齐名的孟加拉音乐 , 但民歌在其传统音乐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
【孟加拉族的文化】自古以来 , 孟加拉人的诗和歌密切相连 , 诗主要不是用来读 , 而是用来唱的 , 诗人同时也是作曲家 。能看到的孟加拉最早的文学作品是9世纪到12世纪流行的古诗“卡雅” , 这种诗在古时候用独唱和合唱相交替的形式演唱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 , 孟加拉的诗和歌一直融为一体 , 这种情况延续到近代 。如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诗人泰戈尔(1861-1941)同时也是作曲家 , 一生写过上千首歌 , 至今仍然在民间广泛流传 。孟加拉国歌《我爱你 , 我金色的孟加拉》的词和曲都是由他创作的 。
孟加拉民歌和生活联系密切 , 有十多个不同品种 , 音乐学家把它们分成劳动歌和休闲歌两大类别 。劳动歌节奏整齐 , 常为一领众和 , 而休闲歌则包括除了劳动号子以外的所有民歌 , 包括船歌、捕蛇者歌、宗教歌等品种 。
孟加拉船歌是一种曲调悠长、音域不宽的抒情歌曲 。孟加拉国境内河流甚多 , 船是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船顺流而下时 , 船夫们喜欢演唱船歌 , 其音阶和孟加拉音乐中的“拉格”有密切的关系 。孟加拉地处热带 , 毒蛇甚多 , 过去有不少人以捕蛇为业 。捕蛇者除捕蛇、救治被毒蛇咬伤的人外 , 还常带一条有巨毒的眼睛蛇进行表演 。每年还要举行祭祀蛇神的仪式 , 被称为“加盘”的捕蛇者歌便是在表演和祭祀时唱的 。
孟加拉民歌中和宗教有关的歌很多 , 主要有“卡为甘”、“乐投甘”、“噶西拉”、“加里甘”、“帕拉甘”、“巴乌尔”等品种 。“甘”在孟加拉语中是“歌”的意思 , “卡为”是“领唱者”或“领诵诗歌者”的意思 。“卡为甘”是一种民间流行的分组对唱形式 , 每个组有一个领唱者 , 小组在他的领导下演唱 , 故名 。这种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印度教的神话 , 问答可能持续数个小时 。“乐投甘”和“卡为甘”的内容和表演形式都比较接近 , 但加入了舞蹈 , 因而比“卡为甘”更具有综合性 , 也更能吸引观众 。
除“卡为甘”和“乐投甘”外 , 和印度教有关的歌还有“噶西拉” 。“噶西拉”是赞颂印度教大神湿婆的歌曲 , 原来在祭祀湿婆时唱 , 如今用来祭神的歌也被用来娱人 。“噶西拉”的表演不仅包括歌曲 , 还有舞蹈和表演的部分 , 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
“加里甘”
是由称为“巴雅提”的伊斯兰教信徒唱的、有关伊斯兰教历史故事和战争故事的歌曲 。其曲调和语言结合密切 , 具有吟诵的性质 。“巴雅提”演唱的另一种说唱歌曲叫“帕拉甘” , 这种歌曲由一位领唱者和两三位帮腔者一起表演 , 帮腔者用乐器伴奏 , 有时也要提出一些问题让领唱者回答 。“帕拉甘”的主要内容是孟加拉民间流行的英雄故事 , 它的形式包括了说、唱、对话 , 为了配合故事情节 , 有时还会配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
“巴乌尔”
是孟加拉的一种民间宗教信仰 , 信仰这种宗教的人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 。“巴乌尔”歌曲中的歌词非常优美并富有哲理性 , 曲调也十分丰富多彩 , 受到孟加拉诗人和音乐家的高度重视 , 泰戈尔本人所写的歌曲就综合了“巴乌尔”歌曲和孟加拉古典音乐的成分 。“巴乌尔”一般由四、五个人坐在一起表演 , 表演时用弹拨乐器一弦琴“艾可特拉”和鼓伴奏 , 情绪激动时 , 也会站起来跳“巴乌尔”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