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简介,要简!


青藏高原的简介,要简!

文章插图
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有“世界屋脊”之称 。西起于5帕米尔高原,东及横断山,北界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除西南边缘部分分属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等国外,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大部分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与云南省等部分地区,跨踞北纬25°~40°,东经74°~104°,面积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4 。地质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地质构造单元 。在奥陶纪前后,青藏地区曾数度抬升和沉降,并为横贯欧亚大陆南部的古地中海(亦称特提斯海)所占据 。早二叠世晚期,华力西运动使昆仑山隆起,揭开了青藏高原形成的序幕 。其后,经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隆起范围不断扩大,古地中海则随之由北而南撤退,直至始新世晚期,西藏地区最终全部脱离海侵成陆 。据古植物化石和孢粉、古土壤及上新世地层中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等推断,上新世末,原始高原面的海拔仅约千米,更新世后的喜马拉雅运动使高原地区整体大幅度急剧隆起,遂成地球之巅 。这一期间上升幅度累计达3000~4000米 。若以晚更新世以来的十余万年计算,年均上升量达10毫米以上 。至今,高原仍以年均5~6毫米的速度继续上升 。根据板块运动理论,认为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同欧亚板块碰撞并俯冲于后者之下的结果 。同时可能还受北方刚性的塔里木地块向南楔入青藏地块的动力作用的影响 。地貌 高原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总倾向为西北高、东南低 。主要大山有东西或近东西走向、由北而南依次排列的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喀□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及北西—南东或南北纵列走向的横断山脉 。它们大多海拔在5500米以上 。许多高峰海拔在7000米以上,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及希夏邦马峰等则都超过了8000米 。这些高大山脉构成了高原地形的骨架 。高原地形结构的区域性差异明显,高原腹地藏北地区为高原面保存较完整的典型高原;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为山原宽谷地形;青海柴达木为一大盆地;川西滇北的横断山区则为强烈切割、高差悬殊的高山峡谷地形等等 。高原是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 。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80%以上 。现代冰川主要集中在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中段、西昆仑山、喀□昆仑山和祁连山等地 。雪线高度位于海拔4500~6200米,大致东部低、西部高,南部低、北部高 。高原上冰斗、槽谷、冰碛垅堤及冰水洪积扇等古代的与现代的冰川地形普遍发育 。高原上冻土面积150万平方公里,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冻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地区 。冻土形成于距今1~2万年前的晚更新世,一直延续至全新世 。大致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为多年冻土区,余为岛状冻土或季节性冻土区 。由于土内冻融活动引起地面变形或一系列有关的冰缘地貌类型,诸如冻胀丘、冰椎、热融洼地与热融湖等 。剧烈寒冻风化作用形成许多岩屑坡、石海及石柱等 。还有融冻泥流及冻融分选作用所形成的石堤、石环及多边形土等等 。在高原的部分干燥的宽谷及湖盆内常见风蚀作用形成的流动沙丘与戈壁滩;许多石灰岩山地有古代的或近代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石芽、峰林、孤峰、石墙等,);藏北昆仑山一带有4处火山群,有火山锥、方山及熔岩平原等火山地貌 。高原是中国主要地震区 。进入20世纪以来已发生过6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 。高原又是中国强烈的地热区,特别是在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一带水热爆炸、间歇喷泉、沸泉及温泉广泛分布,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 。水文、气候与动植物 高原南部与东部的边缘山区河网密集,较大的外流河有属于印度洋水系的雅鲁藏布江(大支流有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曲与帕隆藏布等)、怒江、朋曲及属于太平洋水系的长江、黄河与澜沧江等大河的上游段 。水力资源丰富,河流侵蚀切割强烈,大河谷地深邃险峻;高原内部河网稀疏,季流河居多 。高原上湖泊总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尤以藏北内流区的湖泊面积大,数量多 。因气候趋干,许多湖泊退缩,形成宽坦的湖滨平原,各湖盆之间多为低缓山丘相隔,地形开阔 。除少数淡水湖及纳木错、色林错等较大的咸水湖外,多数湖泊因长期缺乏充足水源补给和湖水蒸发浓缩,已演化为高矿化盐湖,甚至成干涸盐沼,蕴藏有丰富多样的矿盐 。随高原继续隆起及其气候进一步变冷趋干,湖泊退缩的趋势有增无减 。青藏高原占据了大气圈中对流层厚度的一半左右 。冬季受西风急流控制,风大而干燥;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较深,温度升高、降水增多 。气候总特点是气温低,年较差大,太阳辐射与日照充足,并为世界年雹日数最多(那曲、理塘一带年雹日数20或30天以上)、多雹区范围最大的地区 。高原下垫面相对于高原四周的自由大气来说是个热源,这一因素使青藏高原的农业种植上限及森林植被分布的高度均较同纬度的其他山地高出约千米,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农业活动地域和森林分布区 。在纬度和地势双重影响下,高原各地年均温由东南部的20℃以上递降至西北部的-6℃以下 。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地由2000多毫米渐减至50毫米以下;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北侧为雨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 。与上述水热条件相联系,高原东南部天然森林茂密,有储量丰富的各类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种类也极繁多,发育着类型众多的酸性的森林土壤,土壤表层腐殖质积累过程、原生矿物风化作用及淋溶作用等均较强烈;其余大部分地区主要为多年生中生或旱生的灌丛与草本,拥有广袤的天然牧场,但动植物种类较简单贫乏 。发育着碱性的草原土壤和漠境土壤,生物、化学作用相对减弱,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砂砾含量较多、淋溶作用弱 。上述这些生态环境的特点决定了青藏高原上宜林地域偏于喜马拉雅山南侧和横断山脉一带,适宜种植业活动的地域局限于东部和南部海拔较低、气候较温暖的湖盆宽谷地段、而大部分高寒地区则除部分可供放牧利用外,大多为荒野之域 。自然地理区 在地势高度、地理纬度和距海远近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制约下,随着高原由东南暖湿向西北干冷递变的水平带状分异,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自然景观地带的依次更迭 。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性质也由东南部的海洋性湿润型递变为高原腹地的大陆性干旱型,其优势垂直带相应由森林成分转变为草原及荒漠成分,带谱结构由繁而简,景色渐趋单调 。喜马拉雅山南侧,从山麓海拔数百米的热带雨林或常绿阔叶林开始,往上相继为针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灌丛、草甸直至雪线以上的高山永久冰雪带等不同类型的垂直自然带,几乎重现了从低纬度的热带至高纬度的寒带或极地带之间所有主要的水平自然地带,成为中国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最完整之典型 。自然地域的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紧密结合是青藏高原地表自然界区域分异的显著特点 。根据地势结构、生物气候环境与垂直自然带谱及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可划分为10个自然地理区: ①喜马拉雅山南翼亚热带及热带北缘山地森林区 。为青藏高原向印度恒河平原过渡地段,地形陡峻,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深切的谷地海拔多低于2000米 。气候暖热湿润,最暖月均温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干燥度小于1.0,天然森林覆被率高、树种多,自然景观丰富多采,垂直分带明显 。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是由热带常绿雨林和半常绿雨林组成的垂直基带,林内有板状根,老茎生花等现象,多藤本与附生植物,林相密郁潮湿 。其上为栲、青冈等树种组成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具“雾林”或“苔藓林”特征 。林下发育了砖红壤性土壤和黄壤 。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主要有水稻、鸡爪谷、玉米、麦等 。还可栽植茶树、甘蔗和香蕉等,有“西藏江南”之美誉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有麝香、天麻、三七、贝母、胡黄连和雪莲等著名药材 。②藏东川西山地针叶林区,为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与毗邻的横断山脉中北段 。分布着彼此平行的、近南北走向的山脉和水系 。发育高山峡谷地貌 。大河谷地多在海拔2500~4000米 。气候温暖湿润至半湿润,最暖月均温12~18℃,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干燥度0.5~1.5,山地垂直自然分带较显著,除部分干旱谷地为白刺花等有刺灌丛禾草-褐土带外,主要以高山松及部分高山栎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棕壤带和云、冷杉暗针叶林-漂灰土、暗棕壤带占优势,森林上限高达4400~4600米,为世界之冠 。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西南部用材林生产基地 。野生动植物资源中有珍稀的大熊猫、藏马鸡以及麝香、鹿茸、虫草等贵重药材 。河谷地区农作物以青稞、小麦为主,并宜发展核桃、苹果、梨和桃等 。水能资源蕴藏量甚大 。③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 。为雅鲁藏布江中游与朋曲上游流域,宽谷盆地为主,一般海拔在3000~4500米 。气候温暖半干旱,最暖月均温10~16℃,年降水量200~500毫米,干燥度1.6~4.0 。海拔4000米以下地区为三刺草、白草、固沙草和西藏狼牙刺等组成的山地灌丛草原植被,高地为亚高山针茅草原 。与此相应的山地灌丛草原土和亚高山草原土都有碳酸钙积聚特征,质地粗,部分有盐渍化现象 。河谷地区是西藏重要农区,有“西藏粮仓”之称 。农作物一年一熟,有青稞、小麦、豌豆和油菜等 。由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度大、光温配合好,麦类作物产量高,小麦曾创 805.6千克/亩的高产纪录(1975年) 。在局部地区青稞可种植于海拔4700余米处,冬小麦种植上限4200米;海拔3500米以下河谷地区可发展苹果、核桃等;山坡水土流失较剧,应营造人工林以绿化环境、防风固沙和提供部分薪材 。高寒的草原则是绵羊和牦牛的天然牧场 。④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和针叶林区 。包括积石山以北的青海省东部及祁连山东段 。祁连山东段由数条平行排列的山地组成,山峰多超过4000米 。纵向谷地海拔2500~3500米 。青海湖盆地海拔3200米以上,青海湖面积4635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东部湟水、黄河谷地海拔低于2000米,并有黄土堆积,流水侵蚀作用较强,阶地发育 。气候温凉半干旱,最暖月均温12~18℃,年降水量250~600毫米,干燥度1.0~3.0,植被以西北针茅、短花针茅和冷蒿等组成的山地草原为主,与云杉、圆柏等针叶林呈阴阳坡分布,在高寒的湖区及高山分别为紫花针茅草原及灌丛草甸 。土壤为山地栗钙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棕褐土等 。东部低地适宜种植小麦、青稞和油菜;大部分天然草场适宜放牧绵羊、牦牛和马 。现有森林须予保护与合理采伐 。⑤那曲玉树高寒灌丛草甸区 。包括怒江河源以东至川西北若尔盖一带 。地面切割浅,多宽谷、盆地和缓丘,海拔3500~4600米 。冰缘地貌发育,有岛状冻土 。气候寒冷半湿润,最暖月均温6~10℃,年降水400~700毫米,干燥度0.8~1.5,植被为草甸和灌丛 。发育有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土 。因地形低洼,沼泽及沼泽草甸广布 。著名的若尔盖沼泽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 。除海拔稍低处有少量青稞等种植外,辽阔的草场是牦牛和绵羊的优良放牧地 。此外,还盛产贝母、虫草和大黄等药材 。⑥青南高寒草原区 。包括唐古拉山与昆仑山之间的长江、黄河上游一带切割浅的波状高原,平均海拔4200~4700米,气候寒冷半干旱,多年冻土连续分布,冰缘地貌发育,最暖月均温6~10℃,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干燥度1.6~3.0,紫花针茅草原辽阔,高山草甸和沼泽草甸也有相当面积,土壤为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和沼泽土等 。农作物极为有限,是放养牦牛和绵羊的纯牧区,但草场的载畜量低 。⑦羌塘高寒草原区 。“羌塘”系藏语“北方高平地”之意,指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的内流区,一般海拔4400~4800米 。气候寒冷半干旱,最暖月均温6~10℃(局部地方达12℃),年降水量100~300毫米,干燥度1.6~6.0,湖泊星罗棋布,为中国第2大湖区 。优势植被为紫花针茅草原,高山草甸不发育 。高山草原土以有机质含量低,碳酸盐聚积、土层薄、含砾多为特征,大部分地区只宜放牧绵羊,载畜量很低 。野生动物种类少,但多藏羚、野驴和野牦牛等特有动物 。人烟稀少,大部为“无人区” 。⑧阿里山地半荒漠与荒漠区 。包括高原西南隅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昆仑山及其间的印度河上源宽谷与班公错盆地,低地海拔3800~4500米 。气候温凉干旱,最暖月均温10~14℃,年降水量50~150毫米,干燥度6.1~15.0,干旱剥蚀作用强盛,植被为沙生针茅、驼绒藜和灌木亚菊为主的荒漠草原和荒漠 。发育有山地荒漠草原土和亚高山荒漠土 。以牧业为主(绵羊和山羊),也有青稞、春小麦和豌豆等种植业,但无灌溉即无农业 。藏北草原牧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