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传统民俗( 四 )



唐以后 , 风筝盛行 , 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 , 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 。从这以后 , 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 , 虫、鱼、人神均有之 , 明清以后 , 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 , 已非本来面目 , 多为四方平面 , 带一尾巴 , 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 , 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 。在惠州民间 , 风疹制作极为简单 , 采竹一枝弯曲 , 一支直竖 , 撑住一张四方纸 , 贴上尾巴调好线 , 即可放飞 。有一种不带尾巴 , 四方状纸稍大 , 称“阿婆鹞” , 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 , 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 , 人们多伴以登高 , 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 , 孩童、成人均有之 , 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 , 放飞风筝多在清明 。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 。其来由无从考究 。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 , 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 。清明前后为雨季 , 春雨不断 , 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 , 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 , 劲风不断 , 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 , 进行户外活动 , 此时放纸鹞 , 天时地利人和 , 是颇多为适合的 。

重阳节传统民俗

文章插图
【重阳节传统民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