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鲶鱼的下场 鲶鱼效应的三点启示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爱屋及乌”、“一俊遮百丑”都是光环效应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
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显著的影响作用,它是由第一印象(首次印象)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许多人习惯称之为“第一感” 。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
破窗效应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
鲇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 。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 。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 。
原来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 。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