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和夏的关系

【匈奴和夏的关系】
匈奴祖先是夏王后裔 夏被商汤灭国之后 , 其剩余势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外 , 还有两支分别向南方、北方迁移 。夏的亡国之君桀带着不少夏族民众从历山南迁至南巢 , 这便是南支;北支进入蒙古高原 , 与当地诸族融合 , 有人认为这便是后人所称的匈奴 。关于这一说法 ,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匈奴 , 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 曰淳维 。”《括地谱》更详细地解道:“其(指桀)子猿粥妻桀之妻妾 , 避居北野 , 随畜移徒(即北原游牧民族) , 中国谓之匈奴 。”《史记?陈杞世家》载夏裔在“殷时或封或绝” 。商汤王因帝宁之故都 , 封夏室的一支姒姓贵族于杞国 , 以奉祀宗庙祖先 。后来商朝亡国 , 伐纣的周武王为王 , 封大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 , 延续杞国国祚 , 主管对禹的祭祀 。孔子在春秋末期 , 因为崇尚夏礼 , 还特意去杞国访问考察 。时至今日 , 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禹陵村 , 夏禹姒姓后代仍世代为禹守陵 。学者郭沫若、胡厚宣等人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战败后的夏 。根据《卜辞》记载 , 土方是位于殷西北方的一个部族 , 商朝的几代国王都曾经长期对其进行征伐 , 后来商王武丁成功 , 在其腹地“唐土”建设大型城邑“唐” , 镇压、控制土方人民 , 此后不再有土方叛变的记载 。周初 , 成王封晋国始君唐叔虞于此 。中国最古老奇书问世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 , 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色彩的最古老的奇书 。《山海经》版本复杂 , 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的《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在《史记》中有提及 , 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的作者 , 前人有的认为是禹、伯益 , 经西汉刘向和刘歆编校而成;现代学者认为 , 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考证 , 但并非成书于一人一时 。《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奇书之一 , 所记录的事物多从南开始,然后向西 , 再向北 , 最后到大陆九州 。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这四海包围九州 。此书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 , 对中国古代历史、中外交通、民俗、地理、文化、神话等的研究 , 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记录 。全书共十八篇 , 约三万一千字 , 藏《山经》五篇、《大荒经》四篇、《海外经》四篇、《海内经》五篇 。该书在内容上分为三组 , 其中《山经》五篇和《海外经》四篇为一组;《海内经》四篇作为一组;《大荒经》四篇和书末《海内经》一篇为一组,每组自具首尾、有纲有目、前后连贯 。《山经》组按照南、西、北、东、中的方位记录顺序分篇 , 每篇分有若干个小节 , 节与节之间有关联词语承接 , 清晰连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