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
尽:看尽 。
大观:雄伟景象 。
通**吏事:通晓官吏的业务 。
向:先前 。
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 。
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 。
优游:从容闲暇 。
益治:更加研究 。
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务 。
苟:如果 。
辱教之:屈尊教导我 。
幸:幸运 。
创作背景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 。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 。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 。
赏析 此文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 。“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 。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 。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权的大官,怎么开口下笔呢?
首先是称谓问题 。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 。“执事”,左右的人 。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 。
正文分为四段 。
第一段,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明确提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气”的表现 。气,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 。接着提出总领全文的“养气”说 。“气可以养而致”:“气”,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 。在具体阐述“养气”说的时候,作者引古人事例作了说明 。一是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即博大刚正之气 。作者认为,孟子的文章,内容宽厚宏博,并且充溢在天地之中,正是跟他的“气”的大小相称 。这实际上强调的是内在修养问题 。二是司马迁 。作者认为司马迁遍游天下,知多见广,所以他的文章风格疏放潇洒,跌宕多姿,颇有奇气 。这实际上是强调外在阅历问题 。最后,作者总结道,孟子、司马迁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因为“气”充满在他们心中 。这段论述很周严 。
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 。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 。第一种是交游不广、见闻不博,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 。第二种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作者在谈到第二种学习经历时,列举了四个事实:一是经过秦汉故都,尽情观赏;二是眺望黄河,想像着古时的英雄人物;三是到了京城,饱览一切,知道了天地的广阔、美丽;四是谒见了欧阳公,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 。归纳起来,实际上是游览天下名山大川 ,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 。而这两样,实际上说的都是外在的阅历,可见,苏辙是更重视外在的阅历的 。
推荐阅读
- 张显宗是怎么爱上岳绮罗的
- 医药销售工作汇报ppt 个人上半年工作总结ppt
- 步步高i270手机主题在电脑上怎么下?
- 教你简单一招就学会 优酷怎么上传视频到手机
- 苹果手机辅助软件推荐 苹果手机助手哪个最好用电脑上
- 地球上有多少个国家
- 如何在淘宝上买加油票
- 快手上说的醋王是谁
- 降头师看上漂亮雇主什么电影
- 湖北人去上海在哪里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