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华而不实的人

【历史上华而不实的人】
“华而不实”这个成语在左丘明《左传?文公五年》中有相关记载:“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外表虽好,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也指表面上看似很有学问,实际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那么这个成语如何来的你知道吗?读了下面的故事你自然就明白了 。历史上华而不实的人: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在从魏国回来的路上经过宁邑,住在了一家客店里 。那位客店的老板姓嬴 。店主看见阳处父一表人才,举止不凡,十分敬佩,就悄悄告诉妻子说:“我做梦都想投奔向这样一位才华岀众、品德高尚的人,可是找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找到一个合我心意的 。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很不错,我决定投奔他了 。”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后,就告别了妻子,跟着阳处父走了 。在路上,阳处父和店主东拉拉,西扯扯,不知都说了些什么,店主边走边听 。刚走出宁邑县的边境,店主突然改变主意,告别了阳处父 。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回来,心中很是纳闷,问道「你好不容易才遇到这么一个合你心意的人,怎么没有和他一起走呢?你不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吗?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 那位店主说:“我看到他长得博学多才,以为他值得信赖,没有想到听了他的谈话后,却感到非常厌恶 。我生怕跟着他,不但学不到东西,反倒遭受祸害,所以就改变了原来的主意店主又补充说道:“这阳处父,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 。”所以,店主最后很坚定地离开了阳处父 。白此,“华而不实”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被人们广泛应用,一直到今天人们依然用它来比喻那些外表看起来挺有学识的,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

    推荐阅读